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并非都必须手术。无症状胆囊结石结石小且无高危因素可观察随访,有症状胆囊结石通常建议手术;胆总管结石较小无症状可尝试非手术治疗但需密切观察,伴有症状时必须积极手术,且不同人群需综合评估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一、胆囊结石
1.无症状胆囊结石: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若结石较小(直径通常小于1-2cm)且无其他高危因素,如无胆囊息肉、无胆囊壁增厚等情况,可先采取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大小、胆囊壁情况等变化。因为部分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可能长期不会出现症状,但需要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对于老年患者,需综合其全身健康状况评估手术风险,若手术风险较高则更倾向于保守观察;对于儿童患者,胆囊结石相对少见,若发现胆囊结石,需谨慎评估,多数情况下也可先观察,因为儿童胆囊功能和身体对手术的耐受等情况与成人不同。
2.有症状胆囊结石:当胆囊结石出现反复右上腹隐痛、胀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这是因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癌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每年胆囊炎的发生率约为1-3%,而通过手术切除胆囊可以有效预防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能会加重病情,更需要考虑手术;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等)的患者,也应积极考虑手术以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二、胆总管结石
1.胆总管结石较小且无症状:如果胆总管结石直径较小(一般小于1cm)且患者没有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相关症状,可先尝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结石可能会移动导致胆管梗阻等情况。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非手术治疗可能相对更安全,但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儿童胆总管结石,非常罕见,一旦发现,需要谨慎评估,多需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可能优先考虑微创的治疗方式以减少对儿童身体发育等的影响。
2.胆总管结石伴有症状:当胆总管结石伴有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表现时,必须积极手术治疗。因为胆管炎可能会迅速进展,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例如,胆管炎患者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此时需要尽快解除胆管梗阻,引流胆汁。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胆管炎可能会加重,更要及时手术;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胆总管结石伴有症状时,由于基础病可能影响病情恢复,手术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