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包括有腹痛、黄疸、发热等临床表现及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超声、CT、MRCP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有内镜下的ERCP、EST和手术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治疗后需注意饮食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原则、定期随访复查以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一、胆总管结石的诊断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多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还可能伴有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等感染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胆总管结石相对少见,若出现相关表现需高度重视;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胆总管结石的风险更高。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提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还可能有转氨酶升高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超声是首选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胆总管内的结石,能看到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CT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也有帮助,能更清晰地显示胆管及结石的情况;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清楚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明确结石的部位、数量及胆管扩张情况等。
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1.内镜下治疗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通过十二指肠镜插入胆管,利用取石网篮或球囊等工具取出结石。对于合适的患者,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如结石过大、嵌顿等可能效果不佳。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ERCP基础上切开乳头括约肌,便于结石取出,但术后可能有出血、穿孔等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手术治疗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适用于结石较大、内镜取石困难或合并胆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并根据情况处理胆管狭窄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手术需特别谨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胆肠吻合术:当胆总管存在严重狭窄等情况,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取出结石或重建胆道通畅时,可能需要进行胆肠吻合术,如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但术后可能出现反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
三、胆总管结石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患者术后需注意饮食调节,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要求略有差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避免过度油腻食物影响消化;老年患者要注意易消化,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2.随访复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建议术后3-6个月进行超声、肝功能等检查,观察胆道情况,以及时发现是否有结石复发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兼顾血糖等指标的复查。
3.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无论是内镜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内镜治疗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后要注意切口感染、胆瘘等情况。若出现相关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