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有一般表现及不同人群特点,一般表现包括全身状态(精神气色差、体力活动差)和脏腑功能相关(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异常);不同人群中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易感冒等,女性月经不调等,老年人表现更明显且影响多系统;通过舌象(舌质淡白、有齿痕)、脉象(细弱)及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气虚,需与其他证型鉴别。
一、气虚的一般表现
(一)全身状态方面
1.精神气色:气虚者常精神萎靡,容易疲倦,面色恍白或萎黄。从中医理论角度,气有推动精血津液运行输布以及滋养全身的作用,气虚时推动功能减弱,无法很好地滋养头面,就会出现面色异常和精神不振表现。例如,长期气虚的人在日常活动中很快就会感到乏力,不愿意多说话,这是因为气的推动功能不足,不能很好地激发机体的功能活动。
2.体力活动:体力较差,稍微运动就容易气喘吁吁、疲劳感明显加重。这是由于气有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气虚则运动功能减退,肌肉等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气的推动来完成正常的运动,所以在运动时就会出现气短等表现。比如爬几层楼梯就气喘,相较于正常人运动耐受力明显下降。
(二)脏腑功能相关表现
1.消化系统:食欲不佳,腹胀,进食后容易饱胀不适。因为脾胃之气不足,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正常腐熟水谷和运化精微物质,所以会出现食欲差、腹胀等症。像有些气虚的老年人,常常不想吃东西,吃一点就觉得肚子胀满,消化缓慢。
2.呼吸系统:呼吸浅短,语音低微。肺主气司呼吸,气虚则肺的功能减弱,呼吸无力,发声也会因气不足而显得低微。例如说话声音低弱,气息短促,在安静状态下呼吸也相对较浅。
3.泌尿系统:小便频数,余沥不尽。肾气虚则固摄功能失常,不能很好地固摄尿液,就会出现小便频繁以及排尿后仍有尿液残留的情况。比如夜间起夜次数增多,或者小便完后总感觉还有尿液未排尽。
二、不同人群气虚表现的特点
(一)儿童
儿童气虚时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相较于同龄儿童体重、身高增长偏慢,容易反复感冒,因为小儿脏腑娇嫩,气常不足,卫外功能弱,所以易受外邪侵袭,且感冒后恢复较慢。另外,还可能表现为精神状态稍差,活动量较同龄正常儿童小,容易疲倦等。例如有些气虚的小儿平时玩耍一会儿就不想动了,需要休息。
(二)女性
女性气虚除了有一般气虚的表现外,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比如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情况。这是因为气对血液有固摄作用,气虚则固摄血液功能失常,导致月经异常。同时,女性在产后容易出现气虚,表现为产后身体虚弱,恢复缓慢,常伴有气短、乏力等症,这与分娩过程中耗气以及产后身体需要恢复等因素有关。
(三)老年人
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虚表现往往更为明显。除了常见的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外,还可能出现便秘,这是因为老年气虚者肠道推动无力,导致大便传导艰难。另外,老年人气虚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出现心悸、胸闷等症,因为心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弱,易导致心血运行不畅。
三、通过中医辩证综合判断气虚
(一)舌象脉象
1.舌象:舌质淡白,舌体或有胖大齿痕。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齿痕舌多由气虚、阳虚导致津液运化不利,水湿内停,湿邪壅盛致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而形成齿痕。例如,气虚明显者舌质淡白且舌边有明显齿痕。
2.脉象:脉象细弱。脉细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脉弱则为气虚或阳虚,气虚时推动血液的力量不足,脉象就会表现为细弱。比如切脉时可感觉到脉搏搏动无力,细而弱。
(二)结合其他中医理论综合分析
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舌象脉象等多方面情况。比如有长期慢性疾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气虚,需要结合其原发疾病情况以及气虚相关表现来全面判断。同时,还需与其他类似证型进行鉴别,比如与血虚、阴虚等证型区分,血虚者多有面色萎黄、爪甲色淡等表现,阴虚者多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表现,而气虚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特点,通过综合辨析才能准确判断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