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气对血有固摄作用,气虚致固摄无力会使月经提前,其有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偏少等表现,与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相关,还需与血虚导致的月经提前鉴别,生活中可通过作息、饮食调理气虚导致的月经提前,育龄期和更年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月经提前多为气虚的理论依据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气对血有固摄作用,若气虚则固摄无力,不能正常约束经血,就容易导致月经提前。有相关中医研究表明,气虚型月经提前的患者,其体内的气血生化功能往往存在异常,气的推动、固摄等功能减退,使得月经周期出现提前的情况。例如,一些长期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的女性,容易出现气虚,进而引发月经提前。
二、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具体表现及相关机制
(一)表现方面
1.月经周期提前:相较于正常的月经周期,提前时间可能在7天以上,甚至更早。
2.经量可能变化:经量或表现为偏少,这是因为气虚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血液化生不足。同时,可能还伴有神疲乏力的症状,由于气不足,机体功能活动减退,所以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
3.质地改变:月经血的质地可能较清稀,这也是气虚影响血液生成和运行的体现,血液化生不旺,导致经血的质量发生变化。
(二)机制方面
气的生成与多个脏腑相关,主要与脾、肺、肾等脏腑有关。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气的生成不足;肺主气,若肺的功能失调,也会影响气的生成;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气的根基不固。当气的生成不足或固摄功能失常时,就无法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从而出现月经提前的情况。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的女性,脾胃功能受损,容易出现气虚,进而引发月经提前。
三、与血虚导致月经提前的区别
(一)血虚导致月经提前的特点
血虚主要是血液不足,冲任二脉失于濡养,一般月经提前的同时,经量多会偏少,颜色可能偏淡,还常伴有面色萎黄、爪甲色淡等表现。其机制主要是血液生成不足或失血过多等原因,使得血液亏虚,不能滋养机体,影响月经的正常周期。例如,一些产后失血过多的女性,容易出现血虚,可能会有月经提前的情况,但与气虚导致的月经提前在表现上有区别,血虚更多体现为血脉失养的相关症状。
(二)两者的鉴别要点
1.伴随症状:气虚型月经提前以神疲乏力、气短等气不足的症状为主;而血虚型月经提前则以面色萎黄、爪甲无华等血虚失养的表现为主。
2.舌脉表现:气虚者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血虚者舌淡,脉细弱等。通过舌脉的表现也可以辅助鉴别是气虚还是血虚导致的月经提前。
四、针对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调理及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调理
1.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睡眠7-8小时。因为睡眠是机体恢复气血的重要时间,熬夜等不良作息会进一步耗伤气血,加重气虚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青少年需要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以促进身体发育,成年人要避免长期熬夜工作或娱乐;女性无论哪个年龄阶段,良好的作息都有助于气血的恢复。
2.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黄芪、大枣等。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能够辅助补气;黄芪有补气升阳等功效,可以适当用黄芪煲汤等;大枣能补中益气。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加重气虚。例如,女性在月经期间更要注意饮食的温热、易消化,避免食用冷饮、肥肉等。
(二)特殊人群提示
1.育龄期女性:如果是育龄期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气虚导致月经提前可能会影响受孕情况,因为气血不足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所以这类女性更要注意调理气虚状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补气调理,为受孕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2.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气虚情况,进而导致月经提前等月经紊乱现象。这时候要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除了上述的作息和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关注自身情绪变化,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月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