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常见疾病,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胆汁成分改变、胆囊功能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

1.胆汁成分改变
胆汁主要由胆固醇、胆盐和磷脂等组成,正常情况下它们保持动态平衡。若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或胆盐、磷脂含量减少,胆固醇就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逐渐发展成结石。比如长期高胆固醇饮食,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胆汁中的胆固醇也会相应增多,增加胆囊结石形成风险。
2.胆囊功能异常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胆囊收缩功能出现障碍时,胆汁排出不畅,会在胆囊内淤积。淤积的胆汁浓度升高,其中的成分更容易沉淀、聚集,最终形成胆囊结石。此外,胆囊黏膜受损,也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和吸收,促进胆囊结石生成。
3.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不吃早餐是个不良习惯,会使胆汁在胆囊内储存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胆汁变得浓稠,胆固醇饱和度增加,容易结晶成石。另外,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胆囊收缩力下降,同样不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增加患胆囊结石的几率。
预防胆囊结石,要养成规律饮食、适量运动的好习惯,控制胆固醇摄入。若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疑似胆囊结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