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依病情发展快慢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各有不同症状表现,急性者多有中间清醒期、颅内压增高及相应局灶症状;亚急性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颅内压增高及局灶症状较缓;慢性者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有精神症状、颅内压增高及局灶症状,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有特殊或被掩盖表现。
一、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意识障碍:多数患者有中间清醒期,受伤后原发脑损伤较轻,昏迷短暂,随后因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逐渐出现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深;部分患者原发脑损伤较重,伤后昏迷进行性加重或持续昏迷。例如,交通事故导致头部受伤的患者,伤后可能先有短暂意识模糊,很快陷入深度昏迷。
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躁动不安等。由于血肿快速形成,颅内压急剧升高,患者头痛较为剧烈,呈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
局灶症状:根据血肿累及部位不同出现相应局灶体征,如偏瘫、失语、癫痫发作等。若血肿累及运动区,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累及语言区,可出现失语等。
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演变不如急性者典型,多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从嗜睡逐渐发展为昏迷,中间清醒期不明显。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相对急性者稍缓,但仍会逐渐加重,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等表现。
局灶症状: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类似,根据血肿部位出现相应局灶体征,如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相对急性者较轻缓。
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好发人群及起病特点:多见于老年人,有的患者可无明确头部外伤史,起病隐匿。
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改变等,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年性痴呆而被忽视。
颅内压增高:头痛症状相对较轻,可为间歇性,呕吐多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颅内压增高逐渐明显,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局灶症状:可出现轻偏瘫、失语等局灶症状,也可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表现,由于病情进展缓慢,患者可能已逐渐适应,症状表现相对隐匿。
对于儿童患者,硬脑膜下血肿可能有其特殊表现,如婴幼儿头部外伤后,可能出现前囟饱满、头围增大等表现,因为婴幼儿颅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表现不如成人典型。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掩盖,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