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羊水栓塞患者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道、循环系统,选择合适卧位,开展心理、基础、液体管理等,不同年龄患者护理需考虑其特殊情况。
血氧饱和度监测:羊水栓塞常导致患者缺氧,应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若低于90%需及时采取措施,比如给予吸氧等,不同年龄患者对缺氧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更需关注。
出血情况观察:观察阴道出血量、切口渗血情况等,羊水栓塞可能引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异常出血,对于有剖宫产史等特殊病史的产妇,出血情况的观察尤为重要。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对于昏迷患者或有气道梗阻风险的患者,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儿童患者气道更窄,操作需更加轻柔准确。
给氧措施:根据患者血氧情况给予合适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吸氧浓度需严格控制,避免氧中毒等情况。
循环系统管理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至少2条大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补液、给药。对于老年患者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可能较为困难,需选择合适的血管并谨慎操作。
用药观察:遵医嘱使用升压药物等维持血压,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血压的变化、有无心律失常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需个体化观察。
卧位护理
根据病情选择卧位:若患者血压低,采取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若患者呼吸受影响,可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儿童患者卧位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避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及家属情绪:羊水栓塞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属往往处于紧张、恐惧状态,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病情及治疗措施,给予心理支持。对于儿童患者,家属的情绪也会影响患儿,需同时安抚家属情绪以间接安抚患儿。
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儿童皮肤娇嫩,翻身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防压疮用品。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不同年龄患者口腔护理的频率和方法需适当调整。
液体管理
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记录患者的液体入量(包括补液量、饮水量等)和出量(尿量、呕吐量等),根据出入量调整补液方案。对于肾功能不全或特殊年龄患者,出入量的平衡更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