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如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合适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病因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乙肝用核苷类似物、丙肝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药物性肝损伤(停用可疑药物并处理);保肝抗炎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清除有害物质、替代部分肝功能,根据病情及患者情况决定;肝移植治疗,晚期重型肝炎内科治疗无效时考虑,有风险且不同年龄预后不同。
一、一般支持治疗
(一)休息
重型肝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这对于肝脏的修复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应严格遵循休息要求,尤其儿童患者更需家长监督保证充足休息。
(二)营养支持
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能量,减少蛋白质消耗;低脂饮食可减轻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对于有不同基础情况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影响营养需求,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营养供给,但总体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机体基本代谢及肝脏修复的需要。
(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密切监测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如血钾、血钠、血氯、pH值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电解质和调整酸碱平衡。例如,当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时,需谨慎补充钠盐,避免过快纠正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等严重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需更加精细监测和调整。
二、病因治疗
(一)病毒性肝炎相关治疗
如果是乙肝病毒引起的重型肝炎,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把握用药时机和适应证。对于丙肝病毒引起的重型肝炎,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丙肝病毒复制,不同基因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不同,需根据病毒基因型等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二)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治疗
首先要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重型肝炎,根据具体药物及病情进行相应处理。不同年龄、既往用药史不同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和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三、保肝抗炎药物治疗
可使用一些保肝抗炎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但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需个体化考虑。
四、人工肝支持治疗
(一)原理及作用
人工肝支持治疗是通过体外的机器设备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补充必要物质,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对于重型肝炎患者,尤其是肝功能严重受损但有一定肝脏再生能力的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可帮助患者度过肝功能衰竭的危急阶段。
(二)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不同年龄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时,需考虑其机体耐受性等情况,儿童患者由于体重小等因素,治疗参数的设置需更加精准。
五、肝移植治疗
(一)适应证
对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时,肝移植可能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其适应证包括终末期重型肝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等情况。
(二)风险及预后
肝移植存在手术风险、术后排斥反应等风险。不同年龄患者肝移植后的预后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肝移植后的生长发育等情况需要长期关注和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