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会给孕妇和新生儿带来多种不良影响,包括巨大儿风险增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肺成熟延迟、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孕妇需严格控糖、密切产检,新生儿要加强监测各项指标并定期保健。
一、巨大儿风险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时,孕妇血糖升高,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躯体过度发育,使得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有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儿的概率较正常孕妇高2-4倍。巨大儿会增加难产、产伤等风险,如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上升,肩难产可能导致胎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
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风险
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由于胎盘功能不良等原因,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生长受限。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胎盘血管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IUGR的比例约为12%-26%。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会影响胎儿的远期生长发育,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并且远期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的问题。
三、胎儿肺成熟延迟
妊娠期糖尿病会干扰胎儿肺的成熟过程。高血糖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肺成熟延迟会使新生儿出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风险增加。有数据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RDS的概率是正常孕妇的2-3倍。
四、新生儿低血糖
胎儿在宫内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刺激胰岛β细胞增生,出生后脱离高血糖环境,但胰岛素分泌仍处于较高水平,容易发生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等不良后果,如出现嗜睡、喂养困难、震颤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智力发育等。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就需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情况。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如前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进而使新生儿RDS发生率升高。RDS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异常,临床上需要根据病情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等措施。
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可能与胎儿红细胞破坏增加等因素有关。胎儿在宫内高血糖环境下,红细胞膜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特殊人群(孕妇及新生儿)温馨提示
孕妇方面: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尽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如饮食上要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新生儿方面: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要加强监测,包括血糖、呼吸、胆红素等指标。出生后要尽早开奶,以预防低血糖,并且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皮肤颜色、呼吸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同时,新生儿在后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