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患者需从休息与活动、饮食管理、病情监测、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恢复期渐增活动量;饮食要保证热量、调整蛋白质、控制脂肪、保证维生素摄入;需观察症状、监测体征;要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要关注患者心理,给予安抚和支持。
恢复期: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等轻度活动,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通过适当活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老年患者恢复活动时更要缓慢,防止因体力不支发生意外。
饮食管理
热量供应:保证充足热量摄入,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需供给126-147千焦(30-35千卡)热量,可通过碳水化合物来提供,如米饭、面条等,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需求,维持肝脏正常功能。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热量供应要根据年龄、体重精确计算,确保营养满足生长和病情恢复需要。
蛋白质摄入: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摄入,急性期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千克体重0.5-1.0克,以减少氨的产生,预防肝性脑病;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至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克,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利于肝细胞修复,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弱,蛋白质摄入需更谨慎,可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
脂肪摄入:控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摄入量不宜超过40-50克,以清淡易消化的脂肪为主,如植物油,避免食用动物油及油腻食物,防止加重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对于合并高血脂的重型肝炎患者,脂肪摄入需严格控制在更低水平。
维生素摄入:保证丰富维生素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可参与肝脏代谢,促进肝细胞修复。儿童患者要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种类和量,满足其生长对维生素的需求,可将蔬菜水果制作成适合儿童食用的形式,提高其接受度。
病情监测
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加重、黄疸进行性加深、腹胀、呕血、黑便等症状。若出现黄疸迅速加深,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呕血、黑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需立即就医。老年患者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家属要更留意其精神状态、食欲等变化。
体征监测: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重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异常、脉搏增快等情况,若体温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相对较快,要加强监测频率。同时监测腹围、体重等,腹围增加可能提示腹水形成,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也需警惕。
预防感染
环境清洁: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对于家庭护理的患者,居住环境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儿童患者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卫生,玩具等物品要定期清洁消毒。
个人卫生: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家属要协助做好皮肤清洁等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较弱,更要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心理护理
情绪安抚:重型肝炎患者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抚。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儿童患者可能因疾病痛苦和住院环境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多陪伴、安抚,用温和的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老年患者可能因病程长等原因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要多给予关爱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