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新生儿高血糖症需从多方面着手,合理控制早产儿和足月儿葡萄糖输注速度,加强高危新生儿血糖监测,采用合理喂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维持新生儿合适体温与稳定环境。
一、合理控制葡萄糖输注速度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胰岛功能不成熟,对葡萄糖的耐受性差,需严格控制葡萄糖输注速度。一般来说,早产儿初始葡萄糖输注速度可控制在3-5mg/(kg·min),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通常不超过8-10mg/(kg·min)。这是因为早产儿的肝脏糖原合成能力低,若葡萄糖输注过快,易导致血糖升高。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葡萄糖输注速度过快时,发生高血糖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足月儿:虽然足月儿胰岛功能相对成熟,但在围生期应激等情况下,也需注意葡萄糖输注速度。一般初始速度不宜超过6-8mg/(kg·min),同样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来调整。
二、加强血糖监测
对于高危新生儿:如存在窒息、感染、母亲有糖尿病等情况的新生儿,需频繁监测血糖。出生后1小时内就应开始监测血糖,之后根据情况调整监测频率。一般最初可每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当血糖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通过及时监测血糖,能够早期发现高血糖症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有研究显示,对高危新生儿加强血糖监测,可使高血糖症的早期发现率提高,从而降低其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风险。
监测方法:可采用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操作相对简便,但需注意采血部位的消毒等操作,避免感染。若毛细血管血糖异常,需进一步检测静脉血糖以明确诊断。
三、合理喂养
母乳喂养:母乳中葡萄糖的含量相对稳定,且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血糖的稳定调节。对于能够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尽量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例如母乳中的某些活性物质可能有助于维持新生儿体内血糖的平衡。
人工喂养:选择合适的配方奶,配方奶中葡萄糖的含量应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等情况合理调配。对于有高血糖症风险的新生儿,应选择葡萄糖含量适中的配方奶,避免配方奶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导致血糖升高。同时,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喂养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喂养引起血糖波动。
四、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有感染的新生儿:感染可导致机体应激,引起血糖升高。应积极寻找感染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新生儿败血症是常见的可引起高血糖症的原发病,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能够控制感染,从而有助于血糖的稳定。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相关治疗措施。
对于母亲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母亲患糖尿病时,新生儿出生后易出现高血糖症。这类新生儿需加强血糖监测和管理,除了控制葡萄糖输注速度等一般措施外,可能还需要更密切的观察和个体化的喂养方案调整,因为母亲糖尿病会使新生儿的糖代谢调节机制受到一定影响。
五、注意保暖与环境管理
维持合适体温:新生儿体温过低时会引起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应将新生儿置于合适的保暖箱中,维持体温在36.5-37.5℃之间。合适的体温有助于新生儿维持正常的糖代谢,避免因体温过低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例如,研究发现,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新生儿发生高血糖症的概率高于体温正常的新生儿。
保持环境稳定:为新生儿提供稳定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过度的环境刺激可能引起新生儿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波动。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新生儿体内内分泌系统的稳定,从而有助于血糖的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