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有糖尿病病史,有恶心、呕吐等一般表现及严重时的意识障碍、休克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患者有差异)、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示pH降低、PaCO降低,血乳酸显著升高>5mmol/L,电解质检查有血钾异常等)、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糖尿病病史、类型、病程、血糖控制及药物服用情况等)、鉴别诊断(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相鉴别)。
一、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还可能有呼吸深快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症状可能不典型;女性患者在相同病情下可能因生理特点对症状的感知和表达略有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相关情况,有糖尿病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风险更高。
2.严重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等。儿童患者发生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密切关注。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
指标及意义:血液pH值降低,一般<7.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降低,这是因为机体通过加快呼吸排出更多二氧化碳来代偿酸中毒。例如,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体内酸性物质堆积,导致pH下降,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PaCO降低。不同年龄患者的血气指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需关注其特定的正常范围标准。
2.血乳酸测定:
指标及意义: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一般>5mmol/L。血乳酸是诊断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关键指标之一,当乳酸生成过多或清除减少时,血乳酸浓度升高。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若血乳酸升高同时伴有pH降低等情况,需高度警惕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不同性别患者在乳酸代谢方面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年龄因素会影响乳酸的代谢,儿童的乳酸代谢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出现乳酸堆积。
3.电解质检查:可出现血钾异常等情况,比如血钾可能升高,这与酸中毒时细胞内钾离子外移等因素有关。电解质紊乱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脏、神经等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电解质代谢的基础问题,在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时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的明显异常。
三、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的类型(1型或2型等)、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近期是否有服用可能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如双胍类药物,尤其是苯乙双胍已较少使用,但二甲双胍在特定情况下也需注意)等。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可能不同,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使用不规范等情况下更易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多与药物使用、血糖控制不佳等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病史往往提示其发病风险较高,而有明确的双胍类药物使用史的患者则需重点排查药物相关的乳酸性酸中毒可能。
四、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酸中毒相鉴别,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血酮体升高,而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时血酮体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主要以高血糖、高渗状态为主,与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乳酸升高特点不同。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来进行准确鉴别,尤其要注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这些疾病表现上的差异,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