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甲类烈性传染病,通过鼠类及跳蚤传播,人可通过飞沫感染。其诊断需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要隔离并早期足量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预防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者需特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肺鼠疫是什么
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鼠疫耶尔森菌主要通过染菌的鼠类以及跳蚤为媒介进行传播,人感染后可引发肺鼠疫。患者会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鼠疫耶尔森菌的啮齿动物,比如旱獭等,肺鼠疫患者是人间肺鼠疫的重要传染源,其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健康人吸入含有鼠疫耶尔森菌的飞沫就可能被感染。
二、肺鼠疫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0天内曾到过鼠疫流行区,有接触鼠疫传染源或被鼠疫疫蚤叮咬史等。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高热、寒战、头痛、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常带血或呈鲜红色血痰等症状。肺部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相符,患者可能有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采取患者的痰液、血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发现鼠疫耶尔森菌;通过细菌培养能够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用于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的核酸,帮助明确诊断。
血清学检查: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若抗体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长,有助于诊断。
三、肺鼠疫的治疗
一旦怀疑或确诊肺鼠疫,需立即隔离治疗。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链霉素等,链霉素对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应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对高热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对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措施。
四、肺鼠疫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加强动物间鼠疫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染疫动物,对染疫动物及其栖息场所进行消毒、灭蚤等处理。
隔离肺鼠疫患者,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
2.切断传播途径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可使用灭鼠药、灭蚤剂等进行环境治理和药物灭治。
避免接触染疫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在鼠疫流行区要尽量减少到野外疫源地活动。
加强个人防护,如在鼠疫流行区活动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3.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从事鼠疫防治、接触鼠疫传染源风险较高的人员,可进行预防性服药,如使用磺胺类药物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研制和接种鼠疫疫苗也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感染鼠疫的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若处于鼠疫流行区或有接触风险时,更应加强防护,如避免前往可能有染疫动物的野外区域。一旦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等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儿童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染肺鼠疫后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孕妇:孕妇感染肺鼠疫后需要特别谨慎处理,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4.有基础疾病者: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肺鼠疫后病情可能更复杂,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在治疗鼠疫的同时,注意对基础疾病的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