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上患儿起病缓急、症状轻重不一;结核菌素试验可通过硬结直径判断,强阳性常提示有活动性病灶;胸部X线和CT检查能显示不同类型病灶表现;痰液检查中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低,痰培养是金标准但耗时久;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怀疑支气管结核时;血常规无特异性,血沉增快提示活动但非特异,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诊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原发性肺结核患儿多起病缓慢,症状轻重不一,部分患儿可无明显症状,仅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有些患儿可能有低热、食欲不振、疲乏、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也可能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咳嗽多为轻至中度,部分患儿可伴有喘息。不同年龄患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症状相对较明显,可突然高热,持续2-3周后转为低热,同时伴有精神萎靡、烦躁、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二、结核菌素试验
1.原理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
2.结果判断及意义
硬结直径≤4mm为阴性,4-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阳性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强阳性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对于儿童,尤其是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强阳性结果高度提示原发性肺结核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典型表现:原发综合征表现为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阴影;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边缘模糊称炎症型,边缘清晰称结节型。不同年龄患儿胸部X线表现有一定特点,婴幼儿以原发综合征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多见,表现为肺内中带较大的阴影,边缘模糊,肺门淋巴结肿大明显;年长儿以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多见。
2.胸部CT检查
对于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或需要更清晰显示病灶细节的患儿,胸部CT有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病灶、判断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等,能更准确地评估肺部病变范围、淋巴结受累程度等,尤其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比如与纵隔肿瘤等疾病的鉴别。
四、痰液检查
1.痰涂片抗酸染色
痰液中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若找到抗酸杆菌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儿童咳痰能力较差,婴幼儿可能需要通过胃灌洗获取痰液进行检查。不过阳性率相对较低,因为原发性肺结核时病灶多位于肺实质或肺门淋巴结,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可能较少。
2.痰培养
痰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之一,但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8周。对于原发性肺结核患儿,痰培养阳性可确诊,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适应证
当怀疑支气管结核时,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如是否有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肉芽肿、狭窄等,还可以在病变部位取材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尤其对于儿童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引起支气管受压等情况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2.检查结果及意义
若在支气管内发现结核病变相关表现,结合病理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为支气管结核,进而支持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部分患儿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但无特异性,主要用于辅助评估患儿一般情况。
2.血沉
血沉可增快,提示体内有结核病变活动,但血沉增快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所以不能仅凭血沉增快诊断原发性肺结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在诊断原发性肺结核时,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液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有不同生活方式或病史的患儿,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相应的特点,比如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对于有结核接触史的患儿,更要高度警惕原发性肺结核的可能,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