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初期尿失禁可能正常也可能异常,正常与激素变化致骨盆底肌韧带松弛、子宫增大机械性压迫膀胱有关;异常与泌尿系统疾病、骨盆底肌肉功能异常有关。可通过骨盆底肌肉锻炼、控制液体摄入应对,高龄孕妇、有既往泌尿系统疾病史孕妇需特殊关注。
一、可能正常的情况及原因
1.激素变化影响
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等会有波动。这些激素变化会使骨盆底的肌肉和韧带松弛,而骨盆底肌肉和韧带对尿道有支撑作用,当它们松弛时,就可能导致尿道控制尿液的能力暂时下降,从而出现尿失禁,尤其在孕初期这种激素变化较明显的阶段,部分孕妇会出现轻度尿失禁,这是相对正常的生理适应过程。例如,有研究发现孕期激素改变会引起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其中包括骨盆底组织的松弛相关变化。
对于年轻、孕前身体状况良好的孕妇,这种因激素变化导致的轻度尿失禁相对常见,是孕期机体为适应妊娠而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的一部分。
2.子宫增大的机械性影响
孕初期子宫开始逐渐增大,虽然此时增大程度可能相对有限,但已会对膀胱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压迫。随着子宫的增大,膀胱受到的压力增加,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可能因压力变化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流出,即尿失禁。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在子宫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膀胱时出现,对于子宫位置正常、孕期无其他异常情况的孕妇,这也可能是孕初期相对正常的表现。比如子宫前倾前屈位的孕妇,在孕初期子宫增大对膀胱的压迫可能更早出现尿失禁现象。
二、可能异常的情况及原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若孕妇本身存在泌尿系统的基础疾病,如膀胱炎等。在孕初期,由于身体抵抗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孕期免疫系统会有一定调整),原有泌尿系统疾病可能加重,导致尿失禁。膀胱炎会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敏感性增高,即使膀胱内尿液量不多也可能出现尿意频繁及不自主排尿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不属于正常的孕初期生理现象,而是疾病导致的异常尿失禁。例如,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孕妇在孕初期更易因感染复发出现尿失禁等症状。
对于有泌尿系统疾病既往史的孕妇,孕初期出现尿失禁需要警惕泌尿系统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可能,这类孕妇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骨盆底肌肉功能异常
部分孕妇可能本身存在骨盆底肌肉功能发育不良等情况,即使在非孕期骨盆底肌肉功能就相对较弱,那么在孕初期随着子宫增大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出现尿失禁。比如孕前就有骨盆底肌肉力量不足的女性,在孕初期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的双重影响,尿失禁的发生概率可能更高,这种情况属于异常情况,需要进行骨盆底肌肉锻炼等干预措施来改善。
孕初期尿失禁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1.非药物干预措施
骨盆底肌肉锻炼:孕妇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有意识地对骨盆底肌肉进行收缩和放松训练。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类似于憋住小便的感觉),持续3-5秒,然后放松,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这种锻炼可以增强骨盆底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改善尿失禁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孕妇,都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但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年轻孕妇身体柔韧性较好可能更容易掌握动作要领,而年龄稍大的孕妇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和正确掌握。
控制液体摄入:在白天可以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而是少量多次饮水。比如将每天的饮水量分为多次饮用,每次饮用150-200毫升左右,这样可以减少膀胱的过度充盈,降低尿失禁的发生频率。不过要注意保证总的液体摄入量满足身体需求,不能过度限制导致脱水等情况。
2.特殊人群提示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在孕初期出现尿失禁时更要引起重视。因为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相对下降,骨盆底肌肉等组织的弹性和力量可能不如年轻孕妇,出现尿失禁后更易发展为更严重的情况。所以高龄孕妇一旦出现尿失禁,除了积极进行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外,应更密切地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有既往泌尿系统疾病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在孕初期出现尿失禁时,需要特别注意区分是孕期生理变化导致还是泌尿系统疾病复发。要定期进行泌尿系统相关检查,如尿常规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再次发生,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尿失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