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休息、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重型肝炎且HBV-DNA阳性尽早用核苷(酸)类似物等)、免疫调节治疗(用免疫球蛋白、谨慎用糖皮质激素)、防治并发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的监测预防及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清除有害物质等,适用于符合指征患者)、肝移植(晚期经内科治疗无效且符合指征者可考虑,有风险)。
一、一般支持治疗
1.休息:重型肝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以减轻肝脏负担,这对于肝脏的修复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同样需要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对于老年患者,也应强调休息的重要性,避免因活动过多导致病情加重。
2.饮食: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的饮食。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能量,减少蛋白质的消耗;低脂饮食可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对于蛋白质的摄入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保证正氮平衡。儿童患者的饮食需考虑其生长发育需求,合理调配营养;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饮食应易于消化吸收。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如钠、钾、氯等,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这对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非常关键,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病史的患者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要求相似,但具体补液量和电解质补充需个体化调整。
二、抗病毒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重型肝炎,若HBV-DNA阳性,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例如,对于有乙型肝炎病史的患者,若发展为重型肝炎且符合抗病毒指征,需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2.药物选择:常用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老年患者可能需考虑肾功能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三、免疫调节治疗
1.应用免疫球蛋白:重型肝炎患者可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等,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有助于纠正免疫紊乱,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过敏等不良反应,尤其要关注儿童和老年患者的过敏反应风险。
2.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部分自身免疫性重型肝炎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可能增加感染等风险。
四、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
监测与预防: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血氨等指标。减少肠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如口服乳果糖等导泻剂。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肝性脑病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出现嗜睡、行为异常等,老年患者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等,需及时识别并处理。
治疗:一旦发生肝性脑病,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降低血氨、纠正氨基酸失衡等。
2.消化道出血:
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儿童和老年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不同,需针对性预防。
治疗:若发生消化道出血,需采取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措施,如使用生长抑素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内镜等介入治疗。
3.肝肾综合征:
预防: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维持有效血容量等。对于存在肝肾综合征高危因素的重型肝炎患者,需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采取预防措施。儿童和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储备不同,预防措施需个体化。
治疗: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治疗较为困难,需采取综合措施改善肾功能,如纠正循环功能障碍等。
五、人工肝支持治疗
1.原理与作用:通过人工肝装置清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补充体内缺乏的物质,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对于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可作为过渡治疗手段,为肝脏的恢复创造条件。不同年龄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耐受性可能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适用人群:符合人工肝治疗指征的重型肝炎患者,如早期重型肝炎、伴有严重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患者。
六、肝移植
1.适应证:对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符合肝移植适应证者可考虑肝移植。例如,患者出现难以纠正的肝衰竭表现,如严重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且无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可考虑肝移植。不同年龄患者的肝移植适应证评估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
2.意义与风险:肝移植是挽救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但肝移植存在手术风险、术后排斥反应等风险,需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后决定是否进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