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昏迷还能醒吗

来源:民福康

心脏骤停昏迷能否苏醒受心脏骤停时间、原因、患者年龄及初始复苏质量等因素影响,通过神经系统、脑电、影像学评估判断苏醒,可采取脑保护、循环支持、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等干预措施,儿童和老年患者心脏骤停后昏迷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心脏骤停后昏迷的监测与评估对苏醒判断的意义

神经系统评估: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工具对患者的意识、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进行评估,GCS评分越低,提示昏迷程度越重,苏醒可能性相对越小。一般来说,GCS评分在13-15分属于轻度昏迷,3-8分属于重度昏迷,重度昏迷患者苏醒难度较大。同时,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如果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相对提示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的恢复基础,有苏醒的可能;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脑电监测:脑电图(EEG)监测是重要的评估手段。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多样,若出现爆发抑制波形等严重异常脑电图表现,提示大脑神经元损伤严重,苏醒概率低;而如果脑电图逐渐出现α波等正常脑电活动的迹象,说明大脑功能有恢复的趋势,有苏醒的希望。例如,部分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脑电图从严重异常逐渐向正常化转变,往往预示着苏醒的可能性在增加。

影像学评估: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帮助了解大脑的结构情况。心脏骤停后可能出现脑水肿、脑梗死等病变,头颅CT早期可能发现脑水肿等情况,MRI对脑组织的细节显示更清晰,能更早发现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脑组织损伤范围较小,相对更有利于患者苏醒;反之,如果脑组织广泛损伤,如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形成趋势等,苏醒的可能性极低。

促进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苏醒的干预措施

脑保护措施:维持正常的体温是重要的脑保护措施之一,一般将体温维持在32-34℃的亚低温状态,研究表明亚低温可以降低脑代谢率,减轻脑水肿,减少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有利于患者苏醒。通过使用降温毯、冰帽等设备进行降温,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来维持亚低温状态。另外,控制颅内压也是关键,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为神经元恢复创造良好的颅内环境。例如,对于出现明显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及时应用甘露醇可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有助于患者苏醒。

循环支持: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至关重要,通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合适的血压,保证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比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维持血压在合适范围,确保脑灌注压在60-100mmHg之间,这样有利于大脑神经元的修复和功能恢复,增加苏醒的机会。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供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的方式提供营养。因为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功能,特别是大脑组织的修复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为神经元的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康复治疗干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关节活动度训练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同时可能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预防关节挛缩,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这些康复措施都有助于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增加苏醒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能性。例如,每天定时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对于促进患者苏醒后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特殊人群心脏骤停后昏迷苏醒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心脏骤停后昏迷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溺水、电击等有关。儿童的脑功能相对更具可塑性,但是儿童心脏骤停后的复苏也面临特殊挑战。在干预措施上,儿童的体温管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亚低温治疗时要严格控制降温速度和温度范围,避免出现低温相关的并发症。同时,儿童的营养支持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精确计算营养物质的供给量,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充足的营养对大脑和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另外,儿童的康复治疗要更注重趣味性和适合儿童的方式,比如通过游戏化的康复训练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身体功能的改善。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心脏骤停后昏迷苏醒概率相对较低,且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干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比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在脑保护措施方面,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使用亚低温等治疗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防止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营养支持方面,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消化功能减退等问题,调整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剂量,确保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康复治疗时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性,康复训练强度要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昏迷
昏迷是完全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昏迷的发生提示患者的脑皮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完全意识丧失,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迟钝或丧失,但患者还有呼吸和心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2型糖尿病为什么低血糖昏迷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表现出低血糖,很可能是病人应用降糖药物之后表现出低血糖,这种低血糖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降糖药物过量造成的。若是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也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延迟释放而造成低血糖。
为啥会心脏骤停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骤停和多种原因有关,首先缺血、缺氧就可以导致病人发生心脏骤停,比如有些病人可能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周围的电活动会表现出异常,导致病人表现出室颤。体内电解质的紊乱也会表现出心脏骤停,有些病人可能会表现出严重的低钾或低镁,钾和镁的降低也会对病人的电活动导致影
心脏骤停是属于什么疾病?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突然骤停是临床上非常危重的一种疾病。心脏突然骤停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引起循环衰竭导致心脏无法泵出血液,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就会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其中,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就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心脏突然骤停的原因有:第一:室颤。因为心脏骤停后就会出现心脏停止工作
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骤停易造成心源性猝死,造成心脏骤停的原因一般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具体如下:1、心源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此外还有心肌炎、心肌病、心瓣膜病、心包填塞、先天性心脏病等;2、非心源性:比如触电、溺水、缺氧性疾病、药物中毒、张力性气胸、肺栓塞、颅脑外伤、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手术麻
心脏骤停3秒严重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骤停三秒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正常人体心脏心跳低于60次就属于心动过缓,如果心脏骤停三秒再起搏,一分钟60秒当中,心跳只有20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数为患者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心力衰竭,终末期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说白了就是心脏跳不动了,再有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这些恶性的
正常人会心脏骤停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正常人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心骤停,有些意外情况下可能导致,一些看似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在从事剧烈的运动过程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绝大多数是心肌在强烈的交感神经、儿茶酚胺的刺激下,有的不乏心肌缺血缺氧因素,诱发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心悸、胸闷等症状时,必须立
手脚在动为什么仍昏迷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若是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下的病人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表现出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病人仍处于浅昏迷状态或中度昏迷状态,会保留一些深浅反射,导致可能表现出活动的情况。但是这个状态下的病人意识中断,无法被唤醒,仍处于昏迷状态。
脑出血昏迷半年能醒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由于病人昏迷的时间较长,能否醒过来,主要取决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发病后是否进行积极的抢救。因为脑出血造成的脑水肿,压迫脑组织,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严重的可能会一直昏迷。临床上一般认为昏迷超过3个月以上,可考虑诊断为植物性生存状态,这种病再次苏醒的可能性很小。
脑出血昏迷多长时间会死亡?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出血昏迷造成死亡的时间不是确定的,脑干出血昏迷后呼吸心跳骤停,数小时内有生命危险;大面积脑出血昏迷、脑疝,短时间内也有生命危险。对于出血量适中或及时清除血肿的脑出血患者,其随后的死亡原因往往是呼吸抑制、感染、胃肠道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死亡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具体情况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治
脑出血昏迷几天能醒?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出血病人正常会在七天之内清醒,在卧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恢复。但有的病人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病人在三个月之内没有清醒过来,很有可能进入了植物人的状态。并且病人昏迷的时间过长,那么在进行手术治疗后,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就长一些。脑出血病人昏迷后的清醒同样取决于病人的脑损伤的程度以及手术是否进行及时
脑出血昏迷苏醒的前兆
司维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脑出血如果出血昏迷很严重的情况,患者在昏迷阶段往往生命体征会出现异常,对外界刺激反应非常小,进入深昏迷患者随时可能会出现死亡。随着治疗,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预示患者有可以苏醒,也就是所谓昏迷患者苏醒的前兆:1、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血压稳定,自主呼吸逐渐恢复,或者呼吸频率深度逐渐平稳,体温、心率等趋于正常,都是是疾病向好的一个趋势,患者
心脏骤停如何紧急处理
吴海东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对于出现突发昏迷患者,首先应该判断患者意识,随后检查患者脉搏,如果患者没有脉搏,这时应该进行呼救,可以打120或者呼叫身边的急救人员来尽快进行急救。随后应该马上给病人做心肺复苏,导致心跳骤停常见心律失常有可能是心室颤动,这时如果有条件,应该尽快拿到除颤仪来对患者进行检测心率,必要时给他除颤。
抢救心脏骤停时为什么要除颤
李功科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心脏骤停是指泵血活动的突然的终止,它会导致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生命的终结,是临床上一种危重的急症,又称为猝死。目前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颤动,故而对于此类病人采取除颤治疗,是为了恢复病人的心脏的泵血功能,恢复患者的自主的心率,为后续的抢救创造条件。除颤治疗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以后,仍然需要要采取措施,防止心室颤动的复发,保
昏迷多久算植物人
胡勇 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昏迷多久算植物人,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判断。一般在大面积脑损害后会出现暂时性的植物人状态,若是超过四周以上称为持续性植物人状态。持续性植物人状态恢复意识及预后较差,很少会出现好转,但个别植物人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后能恢复。
睁眼昏迷和植物人区别
胡勇 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植物人又称植物人状态,是由于广泛的大脑皮层损伤导致的病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呼吸、血压、心率及体温均正常,但没有意识,主要靠鼻饲补充水分和营养。植物人有时可以睁眼貌似清醒,称为睁眼昏迷,但睁眼昏迷不一定是植物人。有些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短时间处于睁眼昏迷阶段,可以在三到六个月预示恢复,从植物状态苏醒过来。
怎样预防心脏骤停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预防心跳骤停要采取如下方式:一、积极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使病情长期保持稳定。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后患者长期给予β受体组织剂进行治疗。二、出现电解质紊乱要及时的给予纠正,避免因为严重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等诱发心跳骤停发生。三、对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跳骤停高风险患者,需要给予安装ICD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