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因脂肪堆积致胰岛素抵抗易患糖尿病前期;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因携带易感基因易发病;久坐不动人群因代谢率低易出现胰岛素抵抗;高龄人群因生理功能衰退易血糖异常;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人群因相互关联易增加糖尿病前期风险,各类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注意生活方式等以预防糖尿病前期。
一、肥胖人群
1.相关原理:肥胖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会分泌一些炎症因子和脂肪因子,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使得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增加了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的风险。例如,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24kg/㎡的人群比BMI正常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几率显著升高。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在各个年龄段的肥胖人群中都可能高发糖尿病前期,尤其是中青年肥胖者。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肥胖人群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3.特殊人群提示: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也需关注,儿童肥胖若不加以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风险会持续增加。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控制体重。
二、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
1.相关原理: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前期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概率增加。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以及血糖的代谢等多个环节,使得个体比无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血糖调节异常,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例如,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其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比无家族史人群高很多。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各个年龄阶段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都可能高发糖尿病前期,但在有家族史的年轻人中,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会进一步加速血糖调节异常的进程。而有家族史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代谢功能逐渐衰退,也更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
3.特殊人群提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也需注意,妊娠期间可能因为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更易出现血糖异常,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需密切监测血糖,做好孕期的血糖管理。
三、久坐不动人群
1.相关原理: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从而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工作、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几率更高。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各个年龄阶段的久坐不动人群都可能高发糖尿病前期,但年轻人长期久坐不动,由于身体代谢相对旺盛,若不及时调整,更容易在年轻时就出现血糖异常。而中老年人久坐不动,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也会加快糖尿病前期的发展。
3.特殊人群提示:对于长期久坐的上班族,应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等,以促进身体代谢,降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风险。
四、高龄人群
1.相关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细胞的功能也会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都会出现异常,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调节能力减弱,肾脏对血糖的重吸收等功能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使得高龄人群更容易出现血糖调节异常,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例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糖尿病前期的比例相对较高。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高龄人群本身身体机能衰退是主要因素,但如果在生活方式上,如饮食不注意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摄入较多,或者依然保持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血糖调节的紊乱,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几率。
3.特殊人群提示:高龄人群应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且不过量,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定期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并采取干预措施。
五、患有其他代谢性疾病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人群
1.相关原理: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与糖尿病前期往往相互关联。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等;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等会干扰脂肪代谢和糖代谢,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发生风险。例如,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群,比单纯高血压或单纯高血脂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更高。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在各个年龄阶段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都可能高发糖尿病前期,而且如果在年轻时就患有这些代谢性疾病,不加以控制,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前期的发生风险会持续上升。生活方式上,如果这些患者不能合理控制饮食、缺乏运动等,会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促进糖尿病前期的发展。
3.特殊人群提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遵循健康的饮食原则,如低盐、低脂饮食,同时积极进行适当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和处理糖尿病前期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