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的风险较低,但孕期感染可能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需密切监测并积极干预。
目前研究未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具有直接致畸性,也鲜有胎儿畸形病例报告。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垂直传播率(母婴传播)为1%-5%,且多数感染发生在孕晚期,此时胎儿器官已发育成熟,因此先天畸形的风险极小。不过,孕妇感染后若出现高热、全身炎症反应,可能诱发子宫收缩或胎盘功能异常,进而增加流产(孕早期)或早产(孕中晚期)风险,研究显示感染孕妇早产率为5%-10%。
预防关键在于孕期防蚊(如使用蚊帐、驱蚊剂)及避免前往疫区。若孕妇确诊感染,需密切监测体温、胎动及胎儿发育,通过物理降温、补液等支持治疗控制症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