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结核接触史、既往结核病史及外伤诱因,临床表现有脊柱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压痛叩击痛及全身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CT能显骨质破坏等细节、MRI早期诊断价值高,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增快、PPD阳性提示曾感染、T-SPOT.TB特异性高,组织病理学检查靠病变部位活检找结核杆菌或干酪样坏死组织确诊,儿童表现不典型需综合判断,女性诊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结核接触史,如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患肺结核等;了解既往是否有结核病史;有无外伤等可能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多数患者有脊柱局部疼痛,儿童可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随病情进展出现脊柱活动受限,病变部位有压痛、叩击痛。
(二)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儿童可伴有食欲减退。
三、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早期脊柱结核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可见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椎体塌陷等,但对早期病变敏感度较低。
(二)CT检查
能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破坏细节、冷脓肿范围及位置,有助于判断病变累及周围组织情况。
(三)MRI检查
对脊柱结核早期诊断价值高,可显示骨髓水肿、椎间盘受累情况、椎旁脓肿范围等,能更早发现病变。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无明显异常。
(二)血沉
多数患者血沉增快,血沉可反映病情活动程度,治疗后血沉下降提示病情好转。
(三)结核菌素试验(PPD)
阳性提示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不能区分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
(四)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
特异性较高,阳性有助于诊断结核感染。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病变部位活检(如脓肿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找到结核杆菌或干酪样坏死组织,可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脊柱结核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仔细观察其活动情况、有无哭闹等,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女性:诊断时需与脊柱退行性病变、肿瘤等疾病鉴别,结合多方面检查全面分析,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