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是常见足部畸形,表现为拇趾向其他脚趾偏移及第一跖骨内翻,遗传、穿鞋不当、足部结构异常可致病因,有外观改变、疼痛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X线检查诊断,轻度可非手术治疗,严重需手术,要选合适鞋子预防,儿童、女性、有足部结构异常病史者需特殊关注及检查。
病因
遗传因素: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拇外翻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穿鞋因素:长期穿着高跟鞋、尖头鞋等不合适的鞋子,会对脚趾产生挤压和摩擦,增加拇外翻发生的几率。例如,高跟鞋会使脚趾前部受到过度的挤压,改变脚趾的正常排列。
足部结构异常:某些先天性的足部结构异常,如第一跖骨内翻、足弓异常等,也可能引发拇外翻。
临床表现
外观改变:可见拇趾向外侧偏斜,第一跖骨头内侧隆起,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会影响行走,因为在行走过程中,鞋子与畸形的脚趾摩擦会加重不适。
疼痛:早期可能仅在长时间行走或穿着不合适鞋子时感到拇囊炎处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甚至影响日常活动。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足部外观,检查拇趾的偏移程度、第一跖骨头内侧的情况等进行初步诊断。
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拇趾与第一跖骨的角度、跖骨的排列等情况,有助于明确拇外翻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与预防
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拇外翻且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穿着宽松、舒适的鞋子,使用拇外翻矫正器等进行矫正。同时,也可以进行足部肌肉锻炼,增强足部的稳定性。
手术治疗:当拇外翻严重,疼痛明显,影响行走功能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如软组织手术、截骨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着高跟鞋、尖头鞋等;对于有遗传倾向的人群,要注意观察足部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儿童患者,若发现有拇外翻相关迹象,应及时关注足部发育情况,尽量选择合适的儿童鞋,避免不良的穿鞋习惯对足部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女性由于可能更常穿着高跟鞋等,相对男性在拇外翻的发生风险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不是绝对的,男性也可能因其他因素患拇外翻。有足部结构异常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足部健康,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拇外翻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