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本身不具传染性,不过某些病毒感染与癌症有关,像乙肝病毒可致肝癌,HPV可引发宫颈癌等。有病毒感染相关癌症风险人群需定期检查等,一般人群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并定期癌症筛查。
一、癌症的传染性本质
癌症本身不属于传染性疾病,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癌症能像流感、乙肝等传染病那样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癌症是由自身细胞的异常增殖引起的,这些异常增殖的细胞是源于自身细胞的基因变异等改变,并非从外界传染而来的病原体导致。
二、可能与癌症相关的传染性因素
1.某些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联
乙肝病毒与肝癌: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引起肝脏细胞的慢性炎症和损伤,长期的修复过程中可能导致细胞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数据支持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病的相关性,例如通过对乙肝高发地区人群的长期随访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的几率显著高于非携带者。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等癌症: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病毒会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促使细胞发生癌变。全球范围内大量的研究已经明确了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并且通过HPV疫苗的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特定病毒感染与癌症发生的密切联系,但这并不是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癌症,而是病毒感染引发细胞恶变的过程。
三、不同人群需注意的相关要点
1.有病毒感染相关癌症风险人群
对于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以及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肝脏病变,如肝硬化、肝癌等。女性人群中,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高危型HPV感染,降低宫颈癌等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在生活中,这类人群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减少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但自身癌症并非由他人传染而来。
对于一般人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持自身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因感染等因素导致癌症发生的几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癌症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癌症的预后非常重要。例如,4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行肺癌、胃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筛查项目,如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胃癌的胃镜检查等。女性要定期进行乳腺钼靶或乳腺超声检查筛查乳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