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椎隐性脊柱裂分无症状和有症状表现,无症状者多在检查时偶然发现,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随访;有症状者包括腰骶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儿童表现与成人不同)、遗尿(因神经调节膀胱功能障碍致夜间或白天不自主排尿)、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脊髓神经根受影响,儿童现行走延迟等,成人现下肢活动等问题)。
骶椎隐性脊柱裂分无症状和有症状表现,无症状者多在检查时偶然发现,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随访;有症状者包括腰骶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儿童表现与成人不同)、遗尿(因神经调节膀胱功能障碍致夜间或白天不自主排尿)、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脊髓神经根受影响,儿童现行走延迟等,成人现下肢活动等问题)
有症状表现
1.腰骶部疼痛
发生机制:当脊柱裂导致局部的神经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刺激时,可能引起腰骶部的疼痛。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的结构变化可能对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疼痛;成年人则可能因为长期的不良姿势、劳累等因素,使得原本存在脊柱裂的腰骶部承受更大压力,进而导致疼痛加重。
表现特点: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腰骶部等;成年人则可明确描述为腰骶部的隐痛、酸痛或刺痛,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疼痛可能会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2.遗尿
发生机制:骶椎隐性脊柱裂可能影响到脊髓圆锥的位置和功能,导致膀胱的神经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正常情况下,脊髓会通过神经纤维来控制膀胱的排尿反射,当脊柱裂导致神经传导受到影响时,膀胱的排尿功能不能正常协调,就可能出现遗尿现象。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脊柱裂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相对更易表现为遗尿症状。
表现特点:表现为夜间睡眠时不自主排尿,白天也可能出现尿失禁的情况,但程度相对较轻。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儿可能遗尿症状会有所改善,但也有部分患儿会持续存在,需要引起重视。
3.神经功能障碍
发生机制:严重的骶椎隐性脊柱裂可能会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牵拉、压迫或其他损伤,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例如,脊髓栓系综合征就是骶椎隐性脊柱裂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脊髓末端被异常的纤维组织等束缚,影响了脊髓的正常生长和功能,进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表现特点:可表现为下肢无力、肌肉萎缩、感觉减退,如下肢皮肤对痛觉、温度觉的感知能力下降等。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出现行走延迟、步态异常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能出现下肢活动不灵活、行走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