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等致,解剖结构复杂,分关节内与关节外等类型,关节内骨折影响负重。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还可能有全身影响。影像学检查靠X线和CT。治疗分非手术(无明显移位关节外骨折等用石膏固定)和手术(多数关节内及移位明显骨折需手术恢复解剖结构),不同情况治疗及康复需考虑相应特点,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一、解剖特点与骨折类型相关影响
跟骨的外侧壁较薄,跟骨结节是跟腱附着处,跟骨体下方为跟骨结节。根据骨折线的走向、波及范围等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等。关节内骨折由于累及跟距关节面,对足部的负重功能影响较大,因为跟距关节是足部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例如,Sanders分型将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的预后和治疗方式有所差异。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受伤后跟部疼痛明显,不敢站立或行走,按压跟骨部位有明显压痛。
肿胀:跟部迅速出现肿胀,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瘀斑,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引起。
畸形:部分严重的跟骨骨折可能出现跟部外形改变,如跟骨增宽、缩短等畸形,这是因为骨折端移位明显所致。
2.全身影响:对于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跟骨骨折,可能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如脊柱、骨盆等部位的骨折,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来排除。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跟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显示跟骨的大致形态、骨折线的位置等。通过X线侧位片和轴位片等可以初步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2.CT检查:对于跟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跟骨的细微结构、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以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有助于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例如,可以通过CT三维重建准确了解跟骨的立体结构和骨折情况。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关节外骨折等情况,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石膏固定等。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对于儿童跟骨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影响骨骼发育。
2.手术治疗:对于多数关节内骨折以及移位明显的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尤其是跟距关节面的平整,以减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儿童在康复训练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训练强度要适中,避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
总之,跟骨骨折是一种需要重视的骨折类型,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在跟骨骨折的发生、诊断和治疗中都有相应的特点需要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