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会对人体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一是损害肝脏功能,影响其正常代谢、解毒等功能;二是对全身各系统有影响,消化系统会出现食欲减退等症状,免疫系统会削弱免疫功能,凝血系统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三是轻度肝损伤若未及时治疗可能慢性化,进而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患肝癌风险显著升高,不同人群肝损伤进展情况有差异,有家族肝癌病史者更需重视。
一、对肝脏功能的损害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损伤会影响其正常代谢功能。例如,肝脏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肝损伤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出现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水肿等;脂肪代谢紊乱可引起脂肪肝等;糖类代谢异常可能影响血糖的稳定。多项研究表明,肝损伤会干扰肝脏对药物、毒素等的代谢解毒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受到外源性有害物质的侵害。
二、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
(一)消化系统
肝损伤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进而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因为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程。对于儿童患者,消化系统的不适可能会严重影响其营养摄入,阻碍生长发育;对于老年患者,本就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肝损伤会进一步加重消化功能紊乱。
(二)免疫系统
肝脏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肝损伤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发现,肝损伤患者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例如,容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肝损伤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使儿童更易遭受各种感染;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本就呈衰退趋势,肝损伤会雪上加霜,增加感染风险和感染后的严重程度。
(三)凝血系统
肝脏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肝损伤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就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正在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肝损伤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三、慢性化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轻度肝损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肝损伤。长期的慢性肝损伤会使肝脏组织不断修复,进而导致肝纤维化,最终进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例如,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慢性乙肝、丙肝患者若出现肝损伤且未规范治疗,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明显高于肝损伤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病史的人群,其肝损伤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速度和概率有所不同。年轻人相对身体修复能力较强,但如果肝损伤病因持续存在(如长期大量饮酒、慢性乙肝病毒持续复制等),仍可能较快进展;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肝损伤后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一旦进展,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有家族肝癌病史的人群,在肝损伤情况下更应重视,因为遗传因素会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