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糖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渐进展为肾衰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可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糖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等,表现为肢体麻木等)、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致感觉减退、血管病变致血供减少等,可致足部溃疡等)、心血管并发症(脂代谢紊乱等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其影响因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糖尿病病史等情况。
一、糖尿病肾病
1.发病机制:高血糖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肾小球高滤过等,同时引起肾脏细胞外基质积聚等病理过程。长期高血糖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受损。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中,持续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会加重病情;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风险更高。早期可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逐渐进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发病机制:高血糖引起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周细胞丢失等。视网膜血管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
2.影响因素:年龄上,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病风险高;性别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高血糖控制不佳是关键因素,此外,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重病情;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差的人群易患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发病机制:高血糖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变性等。涉及多种神经传导通路的异常,如糖代谢异常影响神经细胞能量供应等。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血糖、糖尿病病程长等是重要因素;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高。可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下肢更易受累,严重时可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如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四、糖尿病足
1.发病机制: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血管病变引起足部血供减少,同时合并感染等因素。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足部微小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易发展为溃疡、感染、坏疽等。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因神经和血管病变更易出现;性别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足部卫生状况差、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增加风险;有糖尿病病史且合并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人群易患病。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深层组织破坏,严重时需要截肢。
五、心血管并发症
1.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影响心血管系统。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风险增加;性别上男性相对更易受影响;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病情;有糖尿病病史且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人群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