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骨损伤治疗分保守、药物、手术。保守治疗含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按摩)、康复训练(股四头肌、膝关节活动度);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抗炎)、软骨保护剂(营养软骨);手术选关节镜,适应症为保守无效严重者,方式有软骨修复等,术后需严格康复。依具体情况个体化选,先保守后手术促膝关节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可在损伤后的48小时后进行,每天热敷2-3次,每次15-20分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避免烫伤。
冷敷:在损伤初期(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软骨组织的修复和代谢。通过仪器将超声波作用于膝关节部位,一般每周进行2-3次治疗。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轻柔的膝关节周围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每次按摩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儿童患者进行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锻炼:包括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训练。等长收缩训练是让患者坐位或卧位,尽量收紧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等张收缩训练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抬高到离床面15-30厘米左右,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训练强度可根据其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儿童患者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在疼痛缓解后,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缓慢屈伸膝关节,逐步增加活动范围,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2-3次。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缓解髌骨软骨损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有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等综合考虑。
软骨保护剂:氨基葡萄糖等药物可以营养软骨,促进软骨的修复和再生。但药物治疗只是保守治疗的辅助手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
适应症: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髌骨软骨损伤患者,可考虑关节镜手术。例如,患者经过3-6个月的保守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关节镜下可进行软骨修复术,如软骨钻孔术,通过在软骨损伤部位钻孔,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促进软骨修复;还可进行软骨移植术等。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仍在发育,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术后康复:手术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随着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等。康复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患者积极配合。
髌骨软骨损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综合考虑年龄、性别、损伤程度等因素,遵循先保守治疗,无效后再考虑手术的原则,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