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需远离化学和物理致癌因素;还应定期进行癌症筛查,不同年龄段、性别及有特殊病史人群筛查有不同要求。
一、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
1.合理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其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例如每天应保证500克左右的蔬菜摄入,种类尽量多样化,蔬菜能提供抗氧化物质等,有助于抵御癌症相关的氧化损伤。减少红肉(如牛肉、猪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500克。增加全谷物食物的比例,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降低结直肠癌等风险。
2.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运动以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为宜(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控制体重,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运动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结肠癌等的发病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青少年每天应保证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成年人坚持规律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既可以增强体质又能降低癌症相关风险。
3.戒烟限酒:吸烟是肺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人群高数倍,应坚决戒烟,并且避免吸入二手烟。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个标准饮酒单位(1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14克酒精,如3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40%度白酒),女性不超过1个标准饮酒单位,过量饮酒会增加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二、避免接触致癌因素
1.远离化学致癌物质: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石棉、苯等化学物质的人群,要严格按照职业防护要求进行操作,如佩戴防护装备等,以减少接触这些已知的致癌化学物质。家庭装修时应选择环保材料,避免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长期暴露,甲醛是一种可能导致鼻咽癌等癌症的化学物质。
2.防范物理致癌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在户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尤其是在紫外线强度较高的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对于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如放射科工作人员等,要严格遵循辐射防护规定,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1.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相关筛查: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X线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可适当提前筛查年龄并考虑增加乳腺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宫颈癌方面,有性生活的女性应从25岁开始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30岁以上可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根据筛查结果遵医嘱定期复查。男性50岁以上应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等前列腺癌筛查项目。对于结直肠癌,一般5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等初筛,必要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可适当提前筛查年龄。
2.基于病史的筛查调整: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除了按照一般人群的筛查建议外,可能需要更早开始筛查或增加特定癌症的筛查频率和项目。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能需要比普通人群更早进行乳腺相关检查,并且密切关注自身乳腺情况。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胃部相关筛查,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