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甲状腺毒症表现、甲状腺肿、眼征,实验室检查有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异常,不同人群有特点,需结合多方面诊断并与其他甲状腺毒症鉴别,治疗方法多样需综合制定。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中的某些等位基因与Graves病的发病相关。
自身免疫: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细胞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即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其中,刺激型的TRAb会持续刺激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
临床表现
甲状腺毒症表现:
高代谢综合征:患者可出现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体重减轻、食欲亢进等症状。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加速机体代谢,产热增加所致。
精神神经系统:多有紧张、焦虑、烦躁、易激动、失眠等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手震颤。
心血管系统:可有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发生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可有食欲亢进,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这与甲状腺激素加速胃肠蠕动有关。
甲状腺肿: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在肿大的甲状腺上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触及震颤。
眼征:分为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单纯性突眼与甲状腺毒症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表现为轻度突眼(眼球突出度一般不超过20mm)、瞬目减少、上睑挛缩、凝视等;浸润性突眼与眶后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有关,患者可出现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复视、视力下降等,眼球突出明显(有时可超过20mm),严重者眼睑闭合不全,可导致角膜溃疡、全眼球炎甚至失明。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
自身抗体检查:TRAb阳性,这对Graves病的诊断、病情活动度评估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患者:甲状腺肿可能更为明显,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青春期发育延迟等。眼征相对成人可能较轻,但也需密切关注。
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高代谢症状可能不明显,易出现淡漠型甲亢,表现为嗜睡、乏力、反应迟钝、消瘦等,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妊娠期患者:妊娠可使Graves病病情加重,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尽量使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甲状腺药物。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结合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及自身抗体检查等进行诊断。典型的Graves病通过临床表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不难诊断,若TRAb阳性则更支持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相鉴别,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亢期等。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甲状腺疼痛,血沉增快,甲状腺摄碘率降低;桥本甲状腺炎甲亢期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显著升高。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自身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