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腰椎滑脱、椎弓崩裂患者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活动与康复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要关注症状表现及术后情况;体位护理分卧床休息和术后体位;活动与康复护理有急性期限制和康复锻炼阶段;生活护理涵盖饮食和皮肤护理;心理护理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疏导增强治疗信心。
一、病情观察
1.症状表现观察
对于腰椎滑脱、椎弓崩裂患者,需密切观察腰背部疼痛的程度、性质、发作频率等。例如,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是否在活动后加重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玩耍时的姿势是否异常,是否有不愿意行走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需通过行为观察来辅助判断。
观察下肢神经功能情况,包括下肢的感觉(如是否有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运动(如肌肉力量是否减弱、行走是否有障碍等)。若出现下肢麻木进行性加重或肌肉力量明显下降,可能提示神经受压加重,需及时处理。
2.术后患者观察(若有手术)
对于术后患者,要观察伤口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尤其是体温变化,因为术后感染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更需密切关注。
二、体位护理
1.卧床休息体位
患者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采取仰卧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硬度的床垫,避免脊柱畸形进一步发展。
侧卧时,应保持脊柱呈一条直线,可在两腿之间夹软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减少腰部肌肉的牵拉。
2.术后体位(若有手术)
术后患者搬运需保持脊柱水平位,防止脊柱扭曲。麻醉清醒后,可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合适体位,如前路手术患者可能需要平卧,后路手术患者可适当翻身,但要注意保持腰部制动。对于老年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三、活动与康复护理
1.急性期活动限制
在腰椎滑脱、椎弓崩裂急性期,严格限制患者的腰部活动,避免弯腰、久坐、久站等动作。儿童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等,防止病情加重。
2.康复锻炼阶段
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康复锻炼。首先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对于儿童患者,可在家长辅助下进行简单的类似动作,但强度要小。
逐渐增加活动量,如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要注意活动时间和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疼痛加重为宜。对于老年患者,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计划,避免因锻炼不当导致病情反复。
四、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饮食,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瘦肉等,促进骨骼修复。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骨骼生长需求。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时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加重腰椎负担。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方式,保证大便顺利排出。
2.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皮肤护理,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翻身时的轻柔操作。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有汗液或分泌物及时擦拭。对于易受压部位,可使用气垫床或减压贴等,预防压疮发生。
五、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状态关注
腰椎滑脱、椎弓崩裂患者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儿童患者可能因身体不适和活动受限而烦躁不安,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安抚和陪伴。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增强其治疗信心。对于老年患者,要耐心解释病情,让其了解康复的可能性,缓解其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