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取出需综合多因素考量,骨折愈合良好时儿童、成人、老年人取出时间有别,钢板引起不适或并发症时必须取出;特殊人群不适合取出有相应情况及风险;取出钢板手术时机要选在骨折完全愈合后,手术过程需精细操作,注意避免损伤组织,术后要护理伤口。
一、钢板取出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
(一)骨折愈合良好时钢板取出的情况
当胫骨平台骨折完全愈合,骨折线消失,骨痂生长良好,此时钢板可能需要取出。一般来说,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骨折愈合快且塑形能力强,通常建议在骨折愈合后1-2年取出钢板,因为儿童骨骼仍在不断生长发育,长时间保留钢板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塑形和生长;而对于成年人,如果钢板没有引起明显不适,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手术,在骨折愈合1-3年后可考虑取出钢板,此时骨折已达到坚固愈合,取出钢板后不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对于老年人,若骨折愈合良好,但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钢板是否引起局部不适等情况来决定是否取出,若钢板未引起明显疼痛、感染等问题,可考虑不取出。
(二)钢板引起不适或并发症时必须取出的情况
如果钢板在体内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者出现钢板断裂、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时,必须取出钢板。例如,患者感觉钢板部位经常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或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窦道形成等感染迹象,此时需要及时取出钢板,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风险较高,若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钢板部位出现感染等情况,更要积极评估并考虑取出钢板,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和感染的控制。
二、不取出钢板的情况及风险
(一)特殊人群不适合取出的情况及风险
1.儿童:如果儿童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钢板位置良好,骨折愈合佳,但儿童年龄较小,再次手术的创伤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权衡。一般来说,若钢板没有引起明显不适,可适当推迟取出时间,但随着儿童生长,仍需关注钢板对骨骼生长的潜在影响,如可能限制局部骨骼的过度生长等。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如果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钢板位置稳定,骨折已牢固愈合,且没有不适症状,可不取出钢板。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钢板周围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再次手术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而不取出钢板也可能存在钢板缓慢松动等潜在风险,但相对手术风险可能更易接受。
(二)钢板不取出的潜在风险
即使钢板不取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例如,钢板在体内可能会引起异物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慢性炎症;随着时间推移,钢板可能会发生疲劳断裂、松动等情况,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出现不稳定等问题;对于一些敏感体质的患者,可能对钢板材料产生过敏反应等。
三、取出钢板的手术相关情况
(一)手术时机选择
取出钢板的手术时机选择很重要。一般需要在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术前需要通过X线等检查确认骨折愈合情况。对于胫骨平台骨折,通常在骨折愈合,骨痂充分形成,骨折线模糊或消失后进行钢板取出手术。如果过早取出钢板,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发生移位等情况;过晚取出钢板,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因为钢板周围的骨痂可能会进一步生长,与钢板紧密贴合,增加分离钢板的难度。
(二)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钢板取出手术相对骨折内固定手术难度相对较小,但也需要精细操作。手术中需要小心分离钢板周围的软组织,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在取出钢板后,需要对伤口进行仔细缝合,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要有所调整,如儿童患者,手术中更要注意避免损伤骺板等生长结构;老年人患者,手术中要更加轻柔,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要控制基础疾病,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