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胃低分化腺癌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要均衡营养、减少腌制烟熏油炸食品摄入;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力量训练;戒烟限酒,吸烟者积极戒烟,限酒且控制量。定期体检筛查,高危人群如家族遗传史、胃部基础疾病人群要定期检查,一般人群40岁以上每2-3年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控制基础疾病,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规范治疗,管理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各类营养素,包括充足的蔬菜、水果,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00克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抵御细胞损伤。同时要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蛋、瘦肉(每天120~200克)和豆类及其制品,减少红肉(如牛肉、猪肉)的摄入,每周红肉摄入量控制在500克以内。另外,要控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20%~30%,选择不饱和脂肪为主的油脂,如橄榄油、鱼油等。
减少腌制、烟熏、油炸食品摄入: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如咸菜、火腿等,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是明确的致癌物质。烟熏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油炸食品高温加工会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用,每周食用腌制、烟熏、油炸食品次数不超过2次。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为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每周进行2~3次的抗阻运动,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上肢力量练习等。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患癌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运动强度和方式可适当调整,年轻人可选择更具挑战性的运动,老年人则适合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多种致癌物质可损伤胃黏膜,增加胃低分化腺癌的发病风险。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或寻求专业戒烟帮助等方式来戒烟,戒烟越早,受益越大。
限酒:过量饮酒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患癌风险。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10毫升白酒或25毫升黄酒或100毫升啤酒),应尽量避免酗酒。
二、定期体检筛查
1.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有家族遗传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胃低分化腺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的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相关患者,应更加重视定期筛查。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可结合幽门螺杆菌检测等项目。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携带某些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早发现、早干预。
有胃部基础疾病人群: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癌变。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胃溃疡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也应定期复查胃镜;胃息肉患者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等情况,遵医嘱定期进行胃镜下复查或处理。例如,对于直径大于2厘米的胃息肉,恶变风险较高,应及时切除并密切随访。
2.一般人群常规筛查:4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也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低分化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约50%~60%的人群感染该菌。如果检测为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定期复查胃镜,监测胃部黏膜的变化。
三、控制基础疾病
1.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低分化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旦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10~14天。治疗后还需要复查,确保幽门螺杆菌被彻底清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胃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重视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和治疗,因为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显著降低胃低分化腺癌的发病风险。
2.管理其他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病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患胃低分化腺癌等肿瘤的风险;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通过合理用药、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来控制血压,稳定的血压水平有利于维持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