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由长期高血糖等多种因素损伤周围神经致一系列症状体征的综合征,发病机制与高血糖相关因素(多元醇通路激活、非酶糖化作用增强、己糖胺通路活性增加)、氧化应激因素(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膜)、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因素(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有关;临床表现受不同年龄(儿童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少且与发育有关,老年因退变等病变概率高)、性别(无绝对差异但妊娠糖尿病需关注)、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增风险、吸烟加重病情、过量饮酒干扰代谢)、病史(病程越长概率越高、血糖控制差风险及进展快)等因素影响,了解相关内容对早期防治重要。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高血糖相关因素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多元醇通路激活,使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经细胞内蓄积,导致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增高,引起神经细胞水肿、变性甚至坏死。例如,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时,多元醇通路中的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加速了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的过程,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
非酶糖化作用增强,葡萄糖与神经组织中的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化反应,形成糖化终产物(AGEs)。AGEs可以交联神经蛋白,影响神经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神经病变相关改变。大量研究表明,糖化终产物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己糖胺通路活性增加,高血糖使己糖胺通路活性增强,生成的氨基己糖增多,干扰了蛋白质的正常糖基化和磷酸化等过程,影响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和代谢,从而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2.氧化应激因素
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产物增加。过多的自由基会损伤神经细胞膜的脂质成分,破坏神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神经传导障碍等神经病变表现。例如,糖尿病状态下,机体产生的氧自由基增多,这些自由基会攻击神经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损害神经细胞。
3.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因素
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等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不能满足神经细胞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的需求,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变性等,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降低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二、临床表现相关因素
1.不同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高血糖对正在发育的神经组织的损伤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发育。例如,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可能会导致神经髓鞘发育异常等情况,与成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可能在程度和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遵循高血糖损伤神经的基本机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老年人本身存在神经组织的退行性变,高血糖等因素对已经退变的神经组织的损伤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神经组织的营养供应相对不足,进一步加重了神经病变的程度。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感觉异常的症状,如肢体麻木、刺痛等,且症状可能更为顽固。
2.性别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上,性别之间没有明显的绝对差异,但在不同的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影响下,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表现。例如,在同样血糖控制水平下,部分女性糖尿病患者可能在某些神经症状的感知上与男性有所不同,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性别特异性的发病机制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规律性。不过,女性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时,高血糖对胎儿和自身神经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妊娠期间的代谢变化可能会加重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等。
3.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运动因素: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有助于神经组织的营养代谢。而长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组织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神经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增加了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例如,每周规律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的糖尿病患者,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相对低于长期久坐不运动的糖尿病患者。
吸烟因素:吸烟会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收缩血管,减少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同时增加氧化应激水平,进一步损伤神经组织。糖尿病患者吸烟会使神经病变的进展加快,症状更加严重。研究表明,吸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的速度比不吸烟的患者更快,感觉异常等症状更为明显。
饮酒因素:过量饮酒会干扰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平衡,影响神经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加重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饮酒后,酒精代谢过程会影响体内的糖代谢、脂代谢等,从而间接影响神经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缺乏的情况,而维生素B1缺乏会加重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因为维生素B1是神经代谢所需的重要辅酶。
4.病史因素影响
糖尿病病程因素: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越高。随着病程的延长,高血糖对神经组织的慢性损伤不断积累,神经病变逐渐加重。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例如,病程5-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而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可高达60%以上。
血糖控制情况因素: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都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持续存在会不断损伤神经组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并延缓其进展。例如,经过严格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的糖尿病患者,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年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较差(糖化血红蛋白>9%)的患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个多因素参与、机制复杂的疾病,了解其相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于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