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物理治疗(牵引要注意适用及年龄等情况、按摩推拿有禁忌及注意年龄等、理疗中热敷和超短波理疗有不同适用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有相应注意点);手术治疗有适应证(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的不同情况)、手术方式(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传统开放和微创,腰椎管狭窄症是减压,腰椎滑脱是复位内固定)、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包括风险、术后康复、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
一、非手术治疗
(一)卧床休息
1.原理:通过减少腰部肌肉的牵拉和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和炎症。对于急性发作的腰椎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使腰部得到充分放松。一般建议卧硬板床,卧床时间根据病情而定,通常数天至2-3周不等。
2.年龄因素:儿童腰椎病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卧床休息同样重要,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卧床时间,一般来说要保证腰部得到足够的休息来促进恢复,同时要注意儿童卧床期间的护理,防止出现压疮等问题。老年人腰椎病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适当进行下肢肌肉的收缩活动。
3.生活方式:长期久坐、弯腰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腰椎病,卧床休息是基础的治疗措施,在休息的同时,后期需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逐步恢复腰部活动。
4.病史: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史的患者,急性发作期更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以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原理: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常用的有骨盆牵引,通过牵引装置对腰部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调整,通常为体重的1/10-1/7。
适用情况: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但对于腰椎不稳、严重骨质疏松等患者慎用。
年龄因素:儿童牵引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般不首先考虑牵引治疗;老年人牵引时要注意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的控制,避免过度牵引导致腰部损伤加重。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腰椎病的患者,牵引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但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病史:有严重腰椎骨质增生等病史的患者,牵引前需评估病情,避免不恰当牵引导致不良后果。
2.按摩推拿:
原理:通过手法按摩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腰椎关节位置,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专业的按摩推拿需要由trained(有资质的)按摩师进行。
适用情况:适用于部分腰椎病患者,但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腰椎结核、肿瘤等患者禁用。
年龄因素:儿童不建议进行按摩推拿治疗,因为儿童腰椎结构尚未成熟,按摩不当可能会影响腰椎发育;老年人进行按摩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腰椎损伤。
生活方式: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腰椎病的老年人,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按摩推拿,但要遵循专业人员的建议。
病史:有腰椎骨折病史等患者,按摩推拿需谨慎评估,避免加重病情。
3.理疗:
热敷:
原理:通过热传递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适用情况:适用于多种腰椎病引起的腰部疼痛、肌肉紧张等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注意温度控制,防止烫伤。
生活方式:长期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腰椎病的人群,可通过热敷缓解腰部不适。
病史: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皮肤情况,避免因感觉障碍导致烫伤。
超短波理疗:
原理: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适用情况:对腰椎病引起的炎症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年龄因素:儿童超短波理疗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控制好治疗参数;老年人一般可以接受超短波理疗,但要注意观察治疗反应。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规律导致腰椎病的人群,超短波理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病史: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患者禁用超短波理疗,因为可能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腰椎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患者需慎用。
2.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等,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但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或症状严重,出现下肢肌力减退、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大小便失禁等);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法缓解。
2.腰椎管狭窄症:出现进行性下肢无力、行走距离进行性缩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等情况。
3.腰椎滑脱:腰椎滑脱超过Ⅱ度,且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腰痛、下肢神经症状等,经非手术治疗无效。
(二)手术方式
1.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传统开放手术:如椎间盘切除术等,通过切开腰部皮肤、肌肉等组织,暴露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特殊的内镜设备进入椎间盘部位,切除突出的髓核。
2.腰椎管狭窄症手术:
减压手术:通过切除增生的骨质、肥厚的黄韧带等,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神经的压迫。
3.腰椎滑脱手术:
复位内固定手术:将滑脱的腰椎复位,并通过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等)固定,以恢复腰椎的稳定性。
(三)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
1.手术风险: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不同的手术方式风险有所不同,微创手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风险较低,但也存在一定的神经损伤等风险。
2.术后康复:手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促进腰部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包括腰部肌肉的锻炼、肢体活动等,一般在术后早期就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但具体的康复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和身体恢复情况由康复医生制定。
3.年龄因素:老年人进行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因为老年人手术耐受力相对较差。儿童腰椎病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经过严格评估后认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4.生活方式:术后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弯腰等,以减少腰椎的负担,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5.病史: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后也要注意基础疾病的管理,同时关注腰椎疾病术后的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