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可引发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记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运动功能障碍(包括步态异常、肢体僵硬震颤)、精神行为异常(包括情绪改变、行为异常)及晚期出现大小便失禁等其他症状,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表现有所差异,如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或家族遗传史等人群各有特点。
认知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对时间、空间的定向力障碍,比如迷路、搞不清季节等。在语言方面,可能会出现找词困难、言语重复等情况。对于儿童脑萎缩患者,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龄人等,这与儿童脑部发育尚未成熟,脑萎缩对其神经功能影响更大有关。
运动功能障碍
步态异常:走路时可能出现步态蹒跚、不稳,容易摔倒。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脑萎缩影响了平衡功能和下肢的运动协调能力。一些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脑萎缩发生风险增加,步态异常可能更早出现。
肢体僵硬、震颤:部分脑萎缩患者会出现肢体肌肉僵硬,活动不灵活,或者出现震颤,尤其是在做精细动作时震颤更明显。对于有家族遗传脑萎缩病史的人群,要关注自身运动功能的变化,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脑萎缩可能在较年轻时就出现运动方面的异常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
情绪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抑郁、焦虑等。老年人本身可能面临退休、社会角色变化等情况,脑萎缩导致的情绪改变可能会加重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女性脑萎缩患者,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
行为异常:可能出现无目的的徘徊、重复刻板行为等。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中,如长期缺乏运动、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的人群,脑萎缩引发精神行为异常的风险可能升高。
其他症状
大小便失禁:晚期脑萎缩患者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神经系统对排尿、排便的控制功能。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长期慢性疾病导致脑萎缩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预防泌尿系统和肠道的感染等并发症。儿童脑萎缩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