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分皮肤型和系统性等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时为狼疮性肾炎,皮肤型少累及肾,系统性约50%-70%有肾受累,狼疮性肾炎病理多样,表现有蛋白尿等,诊断靠多检查,治疗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特点并避诱因。
红斑狼疮的分类及肾脏受累情况
皮肤型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如红斑、皮疹等,一般较少累及肾脏,仅有约5%-10%的皮肤型红斑狼疮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出现肾脏受累。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肾脏时就称为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发病与遗传、环境(如紫外线照射等)、雌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相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50%-70%会出现肾脏受累,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表现及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多样,包括系膜增生性、膜性、局灶节段性增生性、弥漫增生性等多种病理改变。不同的病理类型在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下有各自特征性表现,例如免疫荧光检查常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呈颗粒样或团块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等。
临床表现:狼疮性肾炎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性肾炎的比例可能相对更高,且儿童患者的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
红斑狼疮与肾炎的诊断与治疗联系
诊断:对于红斑狼疮患者需要进行全面检查来评估是否合并肾炎,如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明确蛋白尿程度,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狼疮性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病理类型,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治疗:红斑狼疮合并肾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制定方案。一般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控制炎症反应,还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对于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相对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儿童的生长指标等。同时,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都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紫外线照射等,以减少病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