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病因主要与肛周感染(包括化脓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直肠肛门损伤(包括外伤和医源性损伤)及其他因素(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肛周化脓性感染致脓肿未及时有效治疗易形成,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在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引发,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可致肛管直肠受损引发感染,克罗恩病累及肛周易致复杂肛瘘,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肛周病变但致复杂肛瘘几率相对低。
肛周感染
化脓性感染:大部分复杂性肛瘘是由肛周化脓性感染引起的。肠道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肛隐窝进入肛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初始表现为肛周脓肿,若脓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反复破溃、引流不畅,就容易形成复杂性肛瘘。例如,长期腹泻或便秘的人群,肠道菌群易失调,肛隐窝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从而增加肛周感染导致复杂性肛瘘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肛周感染后更易发展为复杂性肛瘘,且儿童患者在护理上需更加精细,要保持肛周清洁,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
特异性感染:某些特异性感染也可导致复杂性肛瘘,如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肛周病变,病程相对较长,病变较为隐匿,容易形成多个瘘管和分支,进而发展为复杂性肛瘘。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对结核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特异性感染的影响而引发复杂性肛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一旦发生肛周感染,愈合困难,容易迁延不愈形成复杂性肛瘘,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肛周局部的护理。
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会阴部的外伤,如骑跨伤、异物损伤等,可直接导致肛管直肠受损,细菌趁机侵入,引发感染,进而形成肛瘘。对于从事特殊职业,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由于工作或运动中容易发生会阴部外伤,增加了复杂性肛瘘的发病风险。在运动过程中如发生骑跨伤,若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引发肛周感染并发展为复杂性肛瘘,这类人群在运动时需注意保护会阴部,避免外伤。
医源性损伤: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直肠指诊、内镜检查、肛管直肠手术等,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肛管直肠损伤,从而引起感染形成肛瘘。例如,内痔手术时若损伤肛管皮肤,就可能引发肛周感染,进而发展为复杂性肛瘘。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医源性损伤后发生复杂性肛瘘的风险可能更高,在进行肛肠相关医疗操作时,医生需更加精细操作,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其他因素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当累及肛周时,容易出现肛周脓肿、肛瘘等并发症,且多为复杂性肛瘘。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关,肠道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导致肛周组织反复受损,形成多个瘘管和复杂的病变结构。对于克罗恩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以控制肠道炎症,减少复杂性肛瘘的发生风险。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并发肛周病变,如肛瘘、肛周脓肿等,但相对克罗恩病来说,其引发复杂性肛瘘的几率相对较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肠道免疫失衡、遗传因素等有关,肠道炎症可蔓延至肛周,导致肛周组织感染形成肛瘘,患者需要规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控制肠道炎症活动,降低肛周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