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共济失调(包括平衡障碍、肢体协调障碍)、眩晕,有神经系统体征如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复视)、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减低),还可有头痛、意识障碍等其他表现,不同人群表现因个体差异有别。
一、常见症状
1.共济失调
平衡障碍:小脑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小脑梗死时患者会出现站立不稳、行走时步态蹒跚,如同醉酒步态,这是因为小脑无法正常调节肌肉的协同运动以维持身体平衡。例如,在神经内科的临床病例中,约70%-80%的小脑梗死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平衡障碍表现。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平衡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小脑梗死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失衡风险,增加跌倒的可能性;而年轻患者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等导致小脑梗死,也会迅速出现平衡失调症状。
肢体协调障碍:表现为指鼻试验不准确、轮替动作笨拙等。患者伸手去触碰自己的鼻尖时,无法准确完成动作,或者动作呈现摇晃、偏离等情况;进行快速的交替屈伸手指等轮替动作时,会显得不协调、缓慢。在儿童患者中较为罕见,但如果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基础病史引发小脑梗死,也可能出现此类肢体协调障碍,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肢体功能恢复相对复杂。
2.眩晕
是小脑梗死常见症状之一,多较为严重。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这是因为小脑与前庭系统关系密切,小脑梗死影响了其对前庭信息的整合处理,从而导致眩晕症状。研究表明,约60%-70%的小脑梗死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可能对眩晕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由于基础血压波动等情况,眩晕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
二、神经系统体征
1.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不自主地、有节律地摆动。小脑梗死时,由于小脑对眼球运动的调节功能受损,可出现水平性、垂直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例如,通过眼科检查和神经内科的专业眼部运动检查可以发现眼球震颤的表现。在老年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眼部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有所下降,小脑梗死引发的眼球运动障碍可能更易被察觉;而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高血糖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微血管,进而加重眼球运动障碍的发生。
复视:患者看东西时出现重影现象。这是因为小脑梗死影响了眼球运动的协同性,导致双眼无法同时准确聚焦在同一物体上,从而出现复视。对于儿童患者,如果是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小脑梗死,出现复视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和日常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和早期干预。
2.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减低:小脑病变可导致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小。在临床检查中,可通过触摸肌肉硬度、进行肢体的被动屈伸试验等来判断肌张力情况。对于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小脑的血液供应,导致肌张力减低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而对于妊娠期女性,如果出现小脑梗死,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会影响肌张力的改变,需要谨慎评估和处理。
三、其他表现
1.头痛
部分小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多为枕部或后颈部疼痛,可能与小脑梗死导致局部颅内压变化、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神经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头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患者头痛可能相对较轻,而老年患者可能头痛症状相对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偏头痛病史的患者发生小脑梗死时,头痛症状可能会与既往偏头痛症状有所混淆,需要仔细鉴别诊断。
2.意识障碍
严重的小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是因为大面积的小脑梗死会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影响意识的维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脑组织相对娇嫩,小脑梗死引发意识障碍的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进展较快,需要紧急处理。而对于有脑萎缩等基础病史的老年患者,小脑梗死更容易导致颅内压的显著变化,从而出现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