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来源:民福康

小脑梗死常见症状有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呼吸循环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符合指征可考虑)、抗血小板治疗(用阿司匹林等抑制聚集)、抗凝治疗(特定心源性栓塞患者)、神经保护治疗(用依达拉奉等保护神经)、手术治疗(严重脑水肿有脑疝危险时行减压手术)。

一、小脑梗死的表现

1.常见症状

共济失调:小脑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以及协调随意运动,小脑梗死时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如行走时步态不稳,左右摇晃,如同醉酒步态,这是因为小脑受损后无法准确调控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导致肢体运动不协调。在年龄较大且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人群中更易出现,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增加了脑血管病风险。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并无性别差异导致共济失调表现不同,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者,由于血管损伤等因素,小脑梗死风险更高,共济失调可能更明显。

眩晕:患者常感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这是由于小脑病变影响了前庭神经核等结构的功能,导致平衡觉和空间觉紊乱。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血压控制不佳时,脑血管容易发生病变,包括小脑梗死,进而出现眩晕症状的概率增加。

恶心、呕吐:与小脑病变引起的前庭神经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患者会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在共济失调和眩晕明显时更容易发生。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或低血糖等代谢紊乱可能影响脑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小脑梗死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不自主地来回摆动,是小脑病变累及前庭眼反射通路所致。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中,血管狭窄等病变容易引发小脑梗死,从而更易出现眼球震颤现象,不同年龄人群中,中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等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相对更易出现眼球震颤。

2.特殊表现

构音障碍:患者说话时发音不清,节律紊乱,这是因为小脑病变影响了支配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导致发音器官协调障碍。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损害神经系统,包括小脑,增加小脑梗死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构音障碍,男性饮酒者相对女性可能因饮酒量等因素更易发生。

二、小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呼吸和循环支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可能需要给予吸氧,严重时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对于血压异常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保持血压稳定在合适范围,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可能不利于脑梗死的恢复,对于老年患者,血压调控更需谨慎,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液体出入量、电解质情况等,及时补充水分和调整电解质水平,确保内环境稳定,这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整体状况维持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的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更为关键,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

2.溶栓治疗

适用情况:在发病时间窗内(一般为4.5小时内),对于符合溶栓指征的小脑梗死患者可以考虑溶栓治疗,通过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血流。但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排除溶栓禁忌证,如近期有严重出血倾向、脑出血病史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溶栓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

3.抗血小板治疗

药物选择: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复发风险。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需要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等措施。

4.抗凝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小脑梗死患者,如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小脑梗死,可能需要抗凝治疗,但同样需要严格评估出血风险等情况。例如,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心源性栓塞的风险较高,在符合抗凝指征时可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但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5.神经保护治疗

药物应用:可使用一些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等,起到减轻脑梗死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神经保护剂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6.手术治疗

减压手术:如果小脑梗死患者出现严重的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甚至有脑疝形成的危险时,可能需要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利弊。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小脑梗死
小脑梗死主要是指小脑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坏死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栓塞等原因引起的,发生小脑梗死的情况时,需要立即就医,获得良好的预后。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怎么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
龙先喻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第一、脑出血起病比较急,发展比较快,多半都是在活动状态下或者情绪不稳的时候起病,并且在数小时之内疾病可以达到高峰;脑梗死一般就是在安静状态下,休息的时候起病比较多见。第二、脑出血的病史一般都是动脉硬化或高血压,脑梗死的患者血压是正常的,但是在起病之前多半都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形式比较缓慢,假如病人头晕、头部不舒服,1-2天以后才逐渐向
脑梗死是什么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其他因素,如脑血管炎、烟雾病等也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常见症状有偏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头痛等。 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平
脑干小脑梗塞能恢复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即脑梗死,脑干、小脑梗死不一定能恢复。 脑梗死是否能恢复与梗死面积、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脑干、小脑梗死面积较大,会影响大脑循环,没有及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即使后续接受治疗也不能完全恢复,会遗留共济失调、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若患者脑干、小脑梗死面
怎么检查脑梗塞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一般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患者可以通过颅脑CT、颅脑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等检查出来。 1、颅脑CT 颅脑CT检查可以发现一些低密度病灶,有利于医生判别患者是早期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2、颅脑核磁共振 颅脑核磁共振可以发现患者有没有脑干、小脑梗死以及小灶梗死,能够显示脑梗死患者发病数小时后,T1低信
小脑梗塞头晕走路不平衡能恢复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小脑梗塞一般指小脑梗死,患者头晕走路不平衡通常无法完全恢复。 小脑梗死是小脑局部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引起的疾病,是不是会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有关,可导致患者平衡功能失调,引起头晕走路不平衡的症状。由于上述病因难以去除,且坏死的小脑组织无法恢复,所以该病无法治愈。但患者积极
脑梗死是什么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小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小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脑血管疾病。 小脑梗死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瘫痪、失明、失语等现象。由于小脑梗死无法自愈,并且预后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所以一旦确诊
脑梗死多久可以恢复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右小脑梗死3-6个月左右可以恢复。 右小脑梗死多久可以恢复需要根据右小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一般对于右小脑梗死面积较小,且神经功能缺损轻微的患者,可在3个月左右恢复;而对于右小脑梗死面积较大,或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现象的患者可在6个月左右恢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小脑梗死通常是指小脑梗塞,可出现头痛、共济失调、偏瘫等症状。 1.头痛 小脑梗塞多因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可引起机体出现头痛、头晕等不舒服的症状。 2.共济失调 因小脑处是脑部的功能区,脑组织坏死后,机体中枢神经受损,可导致机体出现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共济失调情况。 3.偏瘫
出现脑梗死严不严重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出现小脑梗死是否严重,要根据小脑梗死的面积、是否得到积极治疗等方面决定。 如果患者小脑梗死的面积比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并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积极的对症治疗,恢复大脑血液循环,一般不是很严重。 但是如果患者小脑梗死的面积比较大,也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可能会留有瘫痪、肢体感觉
脑梗是做CT还是磁共振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既可以做CT,也可以做核磁共振成像。 CT、磁共振脑梗死通常都可以做。脑梗死属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范畴,多由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者软化所引起,CT、磁共振均为影像学检查项目,其中颅脑CT是脑梗死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判别早期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意义重大。在脑梗死发病数
脑梗死和脑出血有什么区别?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和脑出血还是有区别的。从症状上说,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很多病人是早上起来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半身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楚,发作前可能有先兆症状,也就是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十几分钟自行缓解,在发病的1-2天内可逐渐加重。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无先
脑梗死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梗死是指梗死灶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而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就是说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产生病变的因素,也就是说脑梗死可以由脑血栓形成来产生,也可以由栓塞来形成,也可以有低灌注性脑梗死,也可以是血管继发的痉挛造成脑梗死。因此,脑梗死外延比较宽泛,而脑血栓就是单纯的在血管里面形成了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
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
孟凤珠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内的直径小于2mm的血管出现阻塞而引起的影像学改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只是颅内血管分支出现了阻塞,一般会出现偏瘫、失语、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一般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很少见。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预后相对较好。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严重吗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一般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一定要明确引起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都是引起改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时要控制好血压以及血糖。同时,平时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比如吸烟、饮酒等。所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治疗关键是要预防再次发生,平时可以服用拜阿司匹林等一些药物治疗,并养
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是颅内小穿支动脉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失去供血,脑细胞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属于临床综合征。因为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转移走形成小空腔,所以称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通常会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脑梗死多久能恢复正常
杜琳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不一定能够恢复正常,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脑梗塞之后,有些人由于梗塞位置比较好,梗塞在功能很少区域,那么往往会很快恢复,可能半年之内就会恢复。但是如果梗塞位置非常不好,正好在关键脑区,比如内囊,在内囊膝部或内囊下肢,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完全恢复。另外,由于脑梗塞疾病本身就是高致残性疾病,所以不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