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需从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健康检查入手。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保持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蔬果)、适量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选适合方式)、戒烟限酒;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颈动脉超声等,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目标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老年患者降压时要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因为可能影响脑灌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略有差异,但总体遵循上述原则。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同时注意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更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对胎儿和自身血管的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对血管的损害。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59mmol/L,对于高危患者(如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等),需将LDL-C控制在<1.8mmol/L。不同年龄人群血脂控制目标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在控制血脂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要注意低脂饮食,增加运动,并根据血脂情况合理使用调脂药物。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6g。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例如,一份普通的咸菜所含盐量可能超过人体一天的需要量,应尽量避免食用。
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如肥肉、动物油中,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中。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多高脂肪食物导致肥胖,进而增加成年后患病风险;老年人则要通过低脂饮食预防高脂血症等疾病。
多吃蔬果: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每天应摄入不少于500g的蔬菜和200~300g的水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它们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维生素等成分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不同性别在蔬果选择上无特殊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更应保证蔬果摄入以满足自身和胎儿需求。
2.适量运动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跳绳、快速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以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为宜。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运动方式: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对于关节不好的人群,游泳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它对关节的压力较小;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人群,慢跑、打篮球等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运动要坚持长期进行,形成习惯,才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无论年龄、性别,都应戒烟。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应积极采取戒烟措施,如使用戒烟药物、参加戒烟小组等。戒烟后血管内皮功能会逐渐改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限酒:男性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饮酒习惯的人群要严格控制饮酒量,避免酗酒。
三、定期健康检查
1.常规检查项目
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定期(一般建议每年至少1次)检测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时发现基础疾病的变化。对于有家族史、高危生活方式等人群,应增加检测频率。例如,有高血压家族史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每半年应检测一次血压。
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形成等。颈动脉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人群,应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等原因,更应重视颈动脉超声检查。
2.早期筛查意义: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血管病变等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及时干预,可以延缓斑块进展,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对于有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健康检查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