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耳道炎需进行耳部检查、细菌学检查及血常规检查。耳部检查通过耳镜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细菌学检查对分泌物涂片及培养以明确病原菌;血常规检查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了解炎症反应,儿童检查需结合年龄因素综合分析。
一、耳部检查
1.耳镜检查
检查目的:通过耳镜可以直接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的情况,是急性外耳道炎检查的重要步骤。
具体操作及意义:医生会使用耳镜轻轻放入外耳道,查看外耳道皮肤是否红肿、是否有渗出物、有无狭窄或堵塞等情况。正常外耳道皮肤应该是粉红色、光滑的,若患有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会出现弥漫性充血、肿胀,有的可能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对于儿童进行耳镜检查时,要特别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损伤外耳道。
二、细菌学检查
1.分泌物涂片及培养
检查目的:明确外耳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便针对性治疗。
具体操作及意义:如果外耳道有分泌物,医生会用无菌棉签蘸取分泌物进行涂片,然后镜检,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真菌等感染。同时将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等待培养结果出来后,可以明确具体的致病菌,如常见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对于婴幼儿,采集分泌物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三、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检查目的:了解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
具体操作及意义:抽取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在急性外耳道炎时,机体处于炎症状态,白细胞总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增高。如果白细胞明显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大幅增加,提示感染比较严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正常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白细胞总数相对成人稍高,在判断时要结合年龄因素综合分析。例如婴儿的白细胞正常范围比成人宽一些,当婴儿患急性外耳道炎时,需更密切关注血常规的变化来评估炎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