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经产妇、多胎妊娠、急产易致)、胎膜破裂(胎膜早破、人工破膜等可致)、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静脉或血窦(宫颈裂伤、子宫破裂、剖宫产等可致)相关,高龄产妇、肥胖、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病史孕妇风险高,孕期应加强产检,分娩时需谨慎观察及时处理以降风险改善预后。
羊膜腔内压力过高:临产后,特别是第二产程子宫收缩过强时,羊膜腔内压力升高,超过静脉压,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循环。多见于经产妇、多胎妊娠、急产等情况,经产妇由于既往有分娩经历,子宫肌纤维有一定损伤,在宫缩过强时更易出现羊膜腔内压力不均衡,增加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风险;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宫内压力较高;急产时子宫收缩强烈且频率高,也会使羊膜腔内压力急剧升高。
胎膜破裂:胎膜破裂后,羊水可从子宫蜕膜或宫颈管破损的小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胎膜早破、人工破膜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胎膜破裂,比如胎膜早破时,羊水直接与宫颈管处开放的血管接触,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的机会。
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分娩过程中的宫颈裂伤、子宫破裂、剖宫产术等,使得分娩时宫颈或宫体的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为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提供了通道。剖宫产时子宫切口处的血窦开放,如果羊水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血窦,就容易引发羊水栓塞;子宫破裂时,子宫肌层及血管损伤,羊水更易进入母体循环。
高龄产妇、肥胖、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病史的孕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产妇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机体对羊水栓塞的应激和代偿能力可能减弱;肥胖孕妇脂肪组织多,可能影响血液循环等生理过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可能受损,利于羊水成分进入循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时胎盘附着处血窦开放,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的可能性。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在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分娩过程中需更加谨慎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以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及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