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锻炼。尽早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于屈曲90°左右功能位2-3周,固定期间早期进行简单肌肉收缩锻炼,固定拆除后逐步进行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且根据不同情况个体化制定锻炼计划。
复位:
手法复位:是肘关节脱位的首要治疗步骤,应尽早进行,一般在受伤后30分钟内复位相对容易。对于新鲜的肘关节脱位,多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复位手法,如提拉法、旋后复位法等,使脱位的肘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不同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的患者,复位时手法的力度等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骨骼、肌肉等组织相对较嫩,手法复位时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固定:
石膏或支具固定:复位成功后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肘关节的稳定,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通常会使用肘关节石膏托或支具将肘关节固定在屈曲90°左右的功能位,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要注意固定装置不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活动,同时要防止固定过紧或过松。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更关注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因为糖尿病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在固定期间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锻炼,如手指的屈伸活动、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进行适当的锻炼,因为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
后期锻炼:固定拆除后,要逐步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可以通过主动锻炼结合被动锻炼的方式,主动锻炼是患者自己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等活动,被动锻炼则是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康复锻炼的进度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恢复速度不同,需要个体化制定锻炼计划。例如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能康复锻炼的进度可以相对快一些,而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需要更缓慢、谨慎地进行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