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髓内钉手术后需进行伤口、患肢、康复锻炼等多方面护理及注意生活事项并定期复查,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异常,患肢要抬高、观察血运感觉,早期做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后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锻炼,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休息与合适活动环境,按医嘱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各方面情况有差异需相应调整。
患肢护理
抬高患肢:术后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可在患肢下方垫软枕等,不同年龄患者抬高幅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要注意垫放合适,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观察血运和感觉: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感觉情况。若出现皮肤苍白、温度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感觉麻木等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损伤,需立即报告医生。比如老年人本身血管和神经功能可能有一定退化,更要仔细观察。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例如术后1-2天,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不同年龄患者都可进行,但强度和频率需适度调整,儿童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后期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患肢负重锻炼。一般在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然后逐步增加负重,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康复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年龄患者恢复速度不同,康复锻炼进程也有差异,比如青少年恢复相对较快,可适当加快锻炼进度,但仍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术后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饮食需求有别,儿童要保证充足营养满足生长发育,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
休息与活动环境:保证充足的休息,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患肢受到碰撞、压迫等。例如休息时要选择合适的体位,防止患肢不良姿势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发生。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医生可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频率可能有差异,儿童骨折愈合快,可能复查更频繁些,以便及时掌握恢复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