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治疗需个体化,一般处理要监测生命体征、纠正休克;终止妊娠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并发症要处理产后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外伤等诱因来预防,强调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以改善母儿预后。
一、一般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胎心、胎动等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如孕妇年龄较大,可能对血压、心率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需更加细致监测。
纠正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根据孕妇的失血情况输入晶体液、胶体液或输血等,尽快改善孕妇休克状态,保证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生活方式方面,休克状态下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活动加重病情。
二、终止妊娠
阴道分娩:适用于以外出血为主,Ⅰ度胎盘早剥,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者。第一产程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生命体征,必要时输血;第二产程可行会阴侧切助产,缩短产程。对于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如高龄孕妇,需更谨慎评估产程进展。
剖宫产:适用于Ⅱ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可以迅速娩出胎儿,终止胎盘剥离,改善母儿预后。对于存在前置胎盘等病史的孕妇,剖宫产时需更精准操作,避免损伤。
三、并发症处理
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孕妇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应及时应用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如出血多经积极处理仍无好转,应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等进行纠正。高龄产妇产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产后出血的监测和处理。
凝血功能障碍:迅速终止妊娠是终止凝血功能障碍的关键。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如输新鲜血、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对于合并有肝脏疾病等病史的孕妇,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需更加个体化。
四、预防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有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病史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孕妇基础疾病的治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如年轻孕妇基础疾病控制相对更注重对未来妊娠的影响。
避免外伤等诱因:孕期应注意避免腹部外伤,尤其是孕晚期,减少性生活刺激等可能诱发胎盘早剥的因素。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需针对性进行宣教,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孕妇需调整工作强度。
胎盘早剥的治疗需根据孕妇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方案,强调早期识别、及时处理,以改善母儿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