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发,细菌可经皮肤或黏膜创口侵入,多数为混合感染且相互协同加重破坏;宿主因素中糖尿病患者因血糖等问题易发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机会性感染,营养不良者影响修复和免疫,慢性疾病患者整体状况差易并发。
细菌感染
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创口侵入人体,例如皮肤擦伤、刺伤、手术切口等。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为例,它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链球菌溶血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这些物质能够破坏组织屏障,分解组织成分,促进细菌的扩散和组织的坏死。对于儿童来说,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因轻微的皮肤损伤而让细菌有可乘之机;而老年人由于皮肤防御功能下降,也相对容易发生皮肤创口感染进而引发坏死性筋膜炎。
混合感染:多数情况下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不同细菌之间相互协同,加重组织的破坏。例如需氧菌消耗组织中的氧气,创造了厌氧菌生长的厌氧环境,厌氧菌进一步分解组织,产生更多的毒素,导致炎症反应加剧,组织坏死范围迅速扩大。
宿主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对感染的抵抗力;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温度等感觉减退,容易忽视皮肤的微小损伤,从而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并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比如糖尿病患者足部的微小创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可能逐渐发展为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
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对细菌的清除和防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这类患者一旦发生皮肤或软组织感染,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及时的治疗。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免疫功能。例如蛋白质缺乏会使机体抗体合成减少,免疫力下降;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从而增加感染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的风险。对于老年人,如果存在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更容易受到坏死性筋膜炎的侵袭。
慢性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患者,机体的整体状况较差,抵抗力低下,也容易并发坏死性筋膜炎。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例,其体内存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异常等问题,皮肤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受到影响,一旦发生感染,就容易向坏死性筋膜炎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