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少于每周3次、粪便干结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重点查腹部,实验室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平片等,必要时内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是否为功能性便秘。
一、症状表现
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通常会有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比如每周排便少于3次,而且粪便干结、排便困难。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特点,例如儿童可能因饮食习惯等因素出现排便困难,女性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原因也可能更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相对更易发生功能性便秘;有不良排便习惯,比如经常抑制便意的人也容易出现该问题。有肠道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若基础疾病未得到良好控制,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功能性便秘。
二、病史询问
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肠道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比如曾有肠道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因肠道结构改变影响排便功能;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由于神经调节异常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而引发功能性便秘。
三、体格检查
进行体格检查时,重点检查腹部,看是否有腹胀等情况。一般功能性便秘患者可能会有腹部轻度膨隆,但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等器质性病变的体征。不同年龄人群体格检查侧重点略有不同,儿童要注意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包块等,女性孕期要考虑特殊的腹部生理变化情况。
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便秘。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引起便秘,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排除;若有贫血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相关线索。
2.影像学检查:可以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有无肠管扩张等情况。对于一些疑似有肠道结构异常的患者,还可能进行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结肠传输试验能了解肠道传输功能,肛门直肠测压可评估肛门直肠的功能状态,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在这些检查中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都有助于判断是否为功能性便秘。例如老年人肠道功能本身可能衰退,结肠传输试验结果可能显示传输时间延长;而长期运动少的年轻人可能结肠传输也会减慢,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内镜检查:必要时会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肠道肿瘤、炎症等。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若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则可排除功能性便秘的可能。
综合以上症状表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情况,来综合判断是否为功能性便秘。如果怀疑有功能性便秘,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