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包括非手术、内镜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抑制胰液分泌(用抑酸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抗感染;内镜治疗中ERCP可用于有胆道梗阻因素的患者取石、引流等;手术治疗根据时机和方式选择,非手术无效等情况考虑,手术方式有胆囊切除术(病情稳定后,急性期重等可先简单引流再切)、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及引流术(有坏死感染时,老年患者注意创伤和术后监护营养)。
一、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和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胰酶对胰腺的自身消化,缓解腹胀等症状,适用于大多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尤其对于腹胀明显的患者效果较好,能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改善胃肠循环。
2.液体复苏:迅速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尿量等情况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白蛋白等。对于老年患者或心功能较差的患者,需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防止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抑制胰液分泌
抑酸剂: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或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更具优势,因其抑酸作用更强且稳定。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显著抑制胰液分泌,降低胰酶活性,对缓解腹痛、减少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可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持续泵入给药。
4.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评估感染风险,若考虑有感染可能,可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等。对于老年患者,需注意肝肾功能,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
二、内镜治疗
1.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若存在胆总管结石等胆道梗阻因素,ERCP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ERCP可进行胆总管结石的取石(如采用EST即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取石网篮取石等方法)、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管内支架引流等。对于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好的情况下,ERCP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减少胰腺炎的复发风险;但对于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选择:一般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合并胆道梗阻经内镜治疗失败或存在胰腺坏死感染等情况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把握很重要,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加谨慎评估病情,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2.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术:对于明确为胆源性胰腺炎且伴有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以去除病因,预防胰腺炎复发。但对于急性期病情较重、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时,可先行胆囊造瘘术等相对简单的引流手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及引流术:若患者存在胰腺坏死感染等情况,需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并放置多根引流管进行充分引流,以排出坏死组织和感染物质,促进胰腺恢复。老年患者行此类手术时,要注意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加强术后监护和营养支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