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外耳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清洁并保持外耳道干燥)、药物治疗(局部用抗生素和短期糖皮质激素)、病因治疗(纠正不良习惯、治疗全身性疾病),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药物选择和操作轻柔,老年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皮肤修复。
一、一般治疗
1.清洁外耳道
对于慢性外耳道炎患者,首先需要清洁外耳道。使用温和的生理盐水等进行外耳道的清洗,清除外耳道内的分泌物、痂皮等。这有助于改善外耳道的局部环境,防止分泌物堆积进一步加重炎症。例如,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外耳道,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损伤。
2.保持外耳道干燥
保持外耳道干燥是重要的一点。患者应避免外耳道进水,尤其是在洗澡、游泳时。可以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在给孩子洗澡、游泳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其外耳道,防止进水引发或加重慢性外耳道炎。例如,洗完澡后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周围,但不要深入外耳道内部。
二、药物治疗
1.局部抗生素
如果存在细菌感染,可使用局部抗生素滴耳液。如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其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来发挥治疗作用。局部使用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外耳道的感染部位,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误吸等情况。
2.糖皮质激素
对于伴有瘙痒、肿胀较明显的慢性外耳道炎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耳液,如氢化可的松滴耳液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能减轻外耳道的炎症反应、肿胀和瘙痒症状。但需要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外耳道皮肤的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等。对于儿童患者,更要严格掌握使用的时间和剂量,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三、病因治疗
1.纠正不良习惯
患者如果有挖耳等不良习惯,需要纠正。长期挖耳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破坏外耳道的屏障功能,容易导致慢性外耳道炎反复发作。要向患者说明挖耳的危害,引导患者改掉挖耳的习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挖耳的行为,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教育孩子保护外耳道。
2.治疗相关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慢性外耳道炎,如糖尿病等。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慢性外耳道炎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影响外耳道炎的治疗和恢复。在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的同时,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使血糖达标。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要更加注重孩子的血糖管理,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促进外耳道炎的康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的外耳道皮肤较薄,在治疗慢性外耳道炎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操作的轻柔。例如,在使用滴耳液时,要正确掌握滴耳的方法,避免损伤儿童的外耳道皮肤。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家长要协助医生做好儿童的护理工作,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外耳道的清洁和药物使用等。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慢性外耳道炎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局部使用的滴耳液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要告知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在使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如在使用滴耳液前咨询医生是否与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有冲突等。同时,老年患者的外耳道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外耳道皮肤的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