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锁关节脱位是外力致肩锁关节连接结构受损、肩峰与锁骨相对位置改变的损伤,由外伤和慢性劳损致病因,分为Ⅰ-Ⅵ型,有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
病因
外伤因素:多因间接暴力引起,例如肩部着地摔倒,或肩部受到直接的撞击等。日常生活中,从事一些高风险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时,肩部受到外力冲击容易导致肩锁关节脱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在玩耍、运动过程中因不当的外力作用引发脱位;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相对疏松,受到较小外力也可能出现肩锁关节脱位。
慢性劳损因素:长期反复的肩部活动,也可能逐渐导致肩锁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增加脱位的风险。比如一些需要频繁抬举肩部的职业人群,像建筑工人、运动员等,长期的劳损会使肩锁关节的结构逐渐受损,更容易发生脱位。
分型
Ⅰ型脱位:肩锁关节的关节囊与肩锁韧带部分损伤,锁骨远端轻度移位。这种情况相对较轻,一般肩部的疼痛和肿胀不严重,肩关节的活动受限也不明显。
Ⅱ型脱位:肩锁韧带完全断裂,喙锁韧带部分损伤,锁骨远端向上方半脱位。患者肩部会有较明显的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锁骨远端可触及异常隆起。
Ⅲ型脱位: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锁骨远端明显向上方脱位,可达肩峰的上内方。患者肩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锁骨远端的异常隆起更加显著。
Ⅳ型脱位:锁骨远端除向上脱位外,还向内后方移位,进入斜方肌或斜方肌与三角肌之间。这种类型的脱位相对少见,症状更为复杂,可能会伴有肩部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损伤的相关表现。
Ⅴ型脱位:锁骨远端向上方脱位明显,可达肩峰上方的2-3倍,喙锁韧带完全断裂,且常合并肩锁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广泛损伤。患者肩部畸形明显,疼痛和肿胀严重,肩关节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Ⅵ型脱位:锁骨远端向下脱位,进入喙突下或喙突的下方。这种类型脱位较为罕见,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也会引起肩部的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后肩部立即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脱位的严重程度而异,Ⅲ型及以上脱位时疼痛通常较为剧烈。疼痛会随着肩部的活动而加重,例如手臂的抬举、外展等动作都会使疼痛加剧。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一般脱位越严重,肿胀越明显。肿胀部位主要在肩锁关节周围,可伴有皮肤的淤血斑。
畸形:可观察到肩锁关节处的异常隆起或凹陷,Ⅲ型及以上脱位时,能明显看到锁骨远端与肩峰的相对位置异常,例如锁骨远端向上方突出等畸形表现。
肩关节活动受限:由于肩部疼痛和关节结构的破坏,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减小,不能正常进行抬举、外展、内收等动作。比如无法将手臂顺利举过头顶,或者手臂向身体外侧展开的幅度明显减小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肩部的外形,触摸肩锁关节处是否有异常的隆起或凹陷,按压肩锁关节周围检查是否有明显压痛。还会进行一些特殊的试验,如“钢琴键”试验,用于检查肩锁关节脱位的情况。具体操作是医生用手向下按压锁骨远端,如果出现像钢琴键一样的下沉和弹起的感觉,提示可能存在肩锁关节脱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肩锁关节脱位的情况,能看到锁骨远端与肩峰的相对位置关系,区分不同类型的脱位。但对于一些轻微的脱位可能容易漏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肩锁关节的结构,对于判断脱位的细节情况,如是否合并有骨质的损伤、喙锁韧带损伤的程度等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Ⅳ型、Ⅴ型、Ⅵ型等复杂类型的脱位,CT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准确评估喙锁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对于判断韧带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相对更安全,能避免X线、CT检查的辐射影响;而对于一些对金属过敏的患者,CT检查可能受限,MRI则是更好的选择。